第2部分(第2/4 頁)
他踩著教練墊的厚厚的一摞墊子,才勉強夠著雙槓。可就是這個令人發笑的小不點兒,居然做出了當時還沒有幾個人會做的高難動作…雙槓前擺轉體成倒立,跟頭也翻得乾淨利落。觀眾無不為他捏一把汗。李寧頭一回參賽就奪得了雙槓第四名和自由體操冠軍。父母聞訊欣喜萬分,他們把獎品…景德鎮產的瓷杯,當成〃珍品〃儲存了下來。這個其貌不揚的小不點兒初露鋒芒。〃 就在這次比賽中,江西隊的教練張健注意到了這個小不點兒。在2007年7月6日雲南《生活新報》的《張健:沒有我,就沒有李寧》一文中,張健回憶當時見到李寧時的情景說:〃在那麼多小運動員裡,他太突出了,我斷定他非常有潛力。從那之後,我便一直在研究他。〃當時身為江西隊教練的他,一直帶著弟子童非。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那段時間,童非〃可以說是中國體操界最耀眼的一顆新星,許多比賽,基本上是隻要他參加了,就能拿冠軍。可是,李寧出現後情況就不同了〃。
此時的李寧已經是一位17歲的英俊少年,眉目俊朗,雙眼有神,做事認真。他已經和體操一起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他在體操房裡成長,並且樹立了自己的理想。未來在所有體操運動員都期望進入的國家最高規格的訓練隊裡,他將進行更為火熱而嚴格的體操訓練。儘管還是從體操房到宿舍的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但是,他還無法預料,就在這裡,他將在教練督促下改掉自己比賽一結束就吐舌頭的小習慣,將學會更多高難度的動作。他更無法預料,就在這裡,他將遇到欣賞自己、栽培自己的老師,遇到未來的妻子、未來親如手足的隊友和同事,他將會面臨無盡的奮鬥、至高的輝煌與徹骨的失敗。
虹←橋書←吧←。←
第6節:第二章 體操所帶來的(2)
未來正悄悄地向青年李寧徐徐展開。
而當時,他心裡只有進入國家隊的喜悅,和一腔熱血爭奪冠軍的願望。
什麼叫堅強 李寧正是成長在中國體操從無到有的20世紀70年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寧在省體操隊的教練梁文傑常跟小李寧講〃外國裁判喝汽水、聊天,給中國選手隨便打分〃的故事。教練對李寧說:〃中國體操隊員真生氣。他們下定決心要提高自己的技術,不能讓祖國被人小看了。現在,他們都老了,為國爭光就要靠你們了。〃李寧至今都記得這番話,於是他從小就把要為祖國爭光的決心悄悄埋在了心裡頭。
體操生活賦予了李寧非常頑強的意志。這種意志有天生所得,也有後天培養。
職業運動員的一面是金牌,另一面則是傷痛。李寧的傷痛來得太早。1973年,10歲的李寧因為右臂骨折不得不基本停止訓練整整三年。
傷病還沒有好,李寧就急著回到了訓練場。教練讓他回柳州探親治病,他仍自己堅持訓練。《體操王子李寧》中描述,李寧〃白天跑到學校抓槓子練懸垂,又紅又腫的手疼痛鑽心。晚上,他又忍著淚將肘關節放在桌上使勁壓。在家住了半個月,傷還未好,他便急著要回隊訓練。當時十二三歲的小李寧磨破了嘴皮子,才使梁教練同意他每週訓練部分時間〃。帶著傷痛,李寧堅持訓練著。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堅持和意志,小李寧才能奪回被病痛耗掉的三年時間,追上隊友們的步伐。
就在李寧歸隊後不久,傷痛再次來臨。1976年,李寧從雙槓上掉下來,一塊小骨片卡在肘關節處,胳膊無法伸直。醫生做出診斷,李寧術後將不能再進行體操訓練了。手術後,李寧的右胳膊打了整整三個月石膏,他只能看著別人練。即使這樣,他還是想辦法訓練。人們常常能夠看到一個胳膊吊繃帶的小男孩用一隻手配合在體操房裡練腰腹肌,練前空翻、後空翻,同時做大量跳板、彈網動作。就這樣,小李寧以頑強的毅力配合醫生治療,傷奇蹟般痊癒了。
這種意志在比賽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1980年11月,李寧隨國家隊前往莫斯科參加第十一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陌生的國度大雪紛飛,正當李寧躊躇滿志之時,卻遭遇厄運。《體操王子李寧》介紹,李寧〃適應場地時,不慎將右踝骨嚴重扭傷,腳脖子腫得像發麵的饅頭,腳一著地就痛得鑽心。團部研究決定,不讓李寧上場參賽了。此時,離比賽還有三天,離最後的報名期限只有48小時了〃。
李寧內疚而焦急。當時局面嚴峻,〃世界體操錦標賽是和奧運會同級別的大型國際比賽,各國都排出了最佳陣容。中國男隊一線隊正處於上升階段,六位好男兒整整齊齊:李月久、黃玉斌、李小平、童非、彭亞萍、李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