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他們從四面八方跋山涉水,衝破阻撓,歷盡艱險,奔赴延安和邊區。其中有工農群眾、知識分子、社會賢達、國際友人、海外僑胞,甚至有國民黨軍政人員。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1940年對重慶和延安的政治、經濟、社會風氣進行考察之後,得出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結論。
原因在哪裡?我們可以從“###”找到答案。###說:“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透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
共產黨成功發動了廣大民眾參加革命的“利器”之一,就是喚醒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當(革命成功後的)美好生活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拒絕它的“誘惑”。當然,如果沒有共產黨在民眾中堅實的信用基礎為後盾,再美好的願景也是不可能讓人心動的。所以在共產黨和國民黨進行對決的時候,共產黨許諾一個比國民黨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就可以動天下之心。
延安,是如此讓人神往。當時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做《解放區的天》。歌詞雖然只有四句,卻寫得乾淨而真實。只說一個“好喜歡”就讓人幾乎流淚。曲子是激昂而且歡快的,節奏快得很,唱完四句就不住地歡呼起來了。歌詞是這樣的: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民主政府愛人民呀,
共產黨的恩情說不完,
呀呼嗨嗨,一個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一個呀嗨。
共產黨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夠看到同時代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並將這種洞察力與一系列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謀略相結合形成清晰的願景。更為偉大之處在於將這種願景傳遞給了千千萬萬的民眾,激勵他們投身於革命的時代洪流之中。
簡單地說,中國共產黨在當時的大社會環境中,面對中國人民渴望民族獨立、渴望建設一個民主、強大的國家的願望,以延安為中心,描繪了一個有希望、有活力的“精神家園”,從而使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的高度,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希望所在。
在延安,中國共產黨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創造性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理論創新上,黨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毛澤東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系統並達到成熟,進而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同時,黨駕馭複雜局面的政策和策略藝術走向成熟。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革命實踐最偉大的創造,是邊區社會穩定和諧的根本所在。在實踐上,黨和邊區政府建立了以“三三制”為特徵的抗日民主政權;以公營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以幹部教育為重點,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在社會管理上,積累了運用法律、政策、行政、思想教育等多種手段進行社會管理的經驗,建立起一個法制化、規範化、誠信公平的新型政府,奠定了新民主主義新中國的基礎。。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思想建設鑄造組織之魂(10)
當時有一位來延安的作家目睹邊區盛況,創作了一篇散文,把小小延安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描寫得生動逼真:“延安的空間,每日振盪起各地的方言土語,各種的聲調腔音,還不時有異國人在歡笑,呼叫,暢談。不同國度的人到這裡來了!不同省縣的人到這裡來了!不同地方的人到這裡來了!都踏上了這一塊相同的土地!延安,彷彿一塊巨大的吸鐵石,把一切堅硬強壯如鋼鐵的人們吸引來了!”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時,兵員不過3萬,根據地僅存一處不足百里的武裝割據區,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危機。1948年3月,當黨中央和毛澤東離開這片黃土地時,前後僅僅13年的時間,不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人民解放戰爭已進入戰略進攻階段,人民解放軍發展到200多萬,全國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的覆滅已成定局。
就在這一時間裡,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形成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結晶,是井岡山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