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合,動態平衡”,這正是一種動態適應性組織模式,它不但集中體現為不同時期的組織結構都能適用每個時期的需要,形成了一種動態平衡的組織結構體系,而且體現為一種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動態平衡過程。
集權是指決策權在組織系統中較高層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與此相對應,分權是指決策權在組織系統中較低管理層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絕對的集權意味著組織中的全部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中,這在現代組織中明顯是不可能的。而絕對的分權意味著全部權力分散在各個執行、操作者手中,沒有任何集中的權力,因此管理也就成了多餘,一個統一的組織也不復存在。在現實社會的組織,可能是集權的成分多一點,也可能是分權的成分多一點。因此,集權與分權都是面對特定的環境來分配的,沒有絕對好壞之分,組織都應該針對特定的環境和戰略來設定組織的集權與分權程度。
統一命令是組織工作的一條重要原則,組織內部的分工越細、越深入,統一命令原則於保證組織目標實現的作用越重要。只有實行這條原則,才能防止政出多門、遇事互相扯皮、推諉,才能保證有效地統一和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各單位的活動。
在通常情況下,越級指揮的現象給組織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它不僅破壞了命令的統一的原則,而且會引發越級請求的行為。長此下去,會造成中層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的猶豫不決,並增強他們的依賴性,誘使他們逃避工作,逃避責任。最後會導致中層管理層、乃至整個行政管理系統的癱瘓。
為了防止上述現象的出現,以組織設計中要根據一個下級只能服從一個上級領導的原則,將管理的各個職務形成一條連續的等級鏈,明確規定鏈中每個職務之間的責任、權力關係,禁止越級指揮和越權指揮;在組織實踐中,在管理的體制上,要實行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減少甚至不設多級行政主管的副職,以防止副職越權,從而干擾正職的工作,以保證統一命令原則的貫徹。
6。 透過文化、制度和訓練提高戰鬥力
在中國,談到管理,很多人言必稱海爾、聯想、萬科,這些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創造了我們這個時代繁榮的企業領袖們,如海爾的張瑞敏、聯想的柳傳志、萬科的王石、華為的任正非、科龍的潘寧、廣廈集團的孫廣信、華遠的任志強、宅急送的陳平等等,都是軍人出身。據統計,截止到2004年底,以營業額計,在中國排名前500位的企業中,具有軍人背景的總裁、副總裁就有200多人。
第三章 思想建設鑄造組織之魂(20)
實際上,多數管理史學家都認可這樣的觀點:管理正是起源於軍事和戰爭。由於戰爭的需要,軍事領袖或政治領袖需要透過科學的組織和有效的管理將有限的資源充分地運用起來,他們設定軍事目標、制定計劃、組織資源、運用策略、展開進攻、獲取勝利,這一切都貫穿了管理的基本原則、方法和基本的管理理論。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為什麼中國人民解放軍能成為一支鐵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組織建設方面有什麼特殊之處?
在人們心目中,與軍隊和軍人密切聯絡的概念主要是奉獻犧牲、忠誠敬業、團隊精神、紀律和服從等。實際上,在成為軍人前,他們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學生或者工人,甚至街頭的小混混,有著同普通人一樣的平凡意識和行為。為什麼在進入軍隊,經過軍隊的訓練和教育之後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呢?
透過對軍隊管理內容和管理過程的分析,我們發現,實現這種變化離不開三個要素:文化、制度和訓練。這三者中,文化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訓練是手段。
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提高戰鬥力的訓練內容來看,他們主要從思想教育、日常行為規範標準化、軍事業務能力三個方面提高戰鬥力。
首先是思想教育。軍隊透過思想教育引導士兵轉變思想,認識軍人保衛國家的職責,提高個人素質,讓軍人發自內心地認同訓練的意義和價值,自覺提高戰鬥力訓練水平。思想教育又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對軍人的服從性教育,二是政治性教育。服從性教育是軍隊教育的基本內容。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在電影或者電視中,我們都會看到士兵對軍官的命令基本上是“堅決完成任務!”“是!”之類的回答。我們不會看到哪一個士兵在回答軍官的命令時會用商量或者討價還價的口氣。在企業中常見的下達任務時講價錢、講客觀理由的現象在軍隊中是不可想象的。政治性教育則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