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資訊都是經過過濾或處理的。不管是不是有意,這些資訊都有失真或偏頗的可能。但網上卻有很多原生態的資訊。雖然網上的資訊浩如煙海,任何網民都不可能盡收眼底,但“大事”總是淹沒不了的,只要經常上網,就能知道當時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瞞天過海”這一招肯定是不好使了。
總之,網路就是社會,就是一個民間。只要上了網,就等於深入了群眾;只要聊起來,也就“打成了一片”。如果每一個領導幹部都成為網友(最好像*網友這樣不穿馬甲),“脫離群眾”、“浮在上面”等問題也就不會存在了。
寫作心得
這是當天最火爆的博文,搜狐網和鳳凰網都把此文推上了首頁,點選量高達數十萬,甚至有很多網友向我打聽*總書記的QQ號。那麼這篇文章成功在什麼地方?
首先是時效。12點左右才發生的新聞,兩個多小時後這篇文章就發表了。胡總書記與網友*在網際網路上掀起的熱浪正處於高潮之中,很多興奮之中的網友正熱切地期待著深入剖析這一歷史性事件的文字,而這篇評論及時地滿足了這方面的資訊需求。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我在看完直播後,馬上動筆並一氣呵成。作為新聞評論員,必須具有這種快速反應的能力。
再就是標題。我相信,只要是看到《我又多了一個網友——*》的網友,都會不由自主地點開它。這是個什麼人物?他竟然是胡總書記的網友?……其實,“網友”這個概念有兩種涵義:狹義的“網友”是指透過網路認識的朋友;而廣義的“網友”是指所有參與網上互動的網民。本文的“網友”顯然是廣義上的,但人們在一般情況下都先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正是因為存在這樣一種認知上的慣性,所以此文標題產生了特別的效果。當然,故意製造這種效果並不是“惡搞”,而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這不僅契合了作者及其眾多網友當時的那種激動、欣慰的心情,而且反襯出了胡總書記“與民平等”的親民形象。關於標題,後面還要專門談到。
事到如今,怎麼還能反對“救樓市”
繼南京、西安等12個城市之後,長三角重鎮上海、杭州日前不約而同地對樓市的低迷狀態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軍。住房建設部已向上層提交“放鬆”房產調控政策的方案,有訊息稱,中央政府有可能在2008年11月出臺房貸新政,樓市調控政策或將終結。對此,經濟學家易憲容發表文章認為《地方政府救房市是一種短視行為》,時寒冰先生也認為《地方政府救樓市是螳臂當車》。(據2008年10月16日《東方早報》)
自從2007年開始陷入危機開始,樓市該不該救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爭論中,“不該救”的聲音一直佔據著壓倒性的優勢,這種態勢至今沒有改變,以易憲容先生等人為代表的“反對派”也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論也是正常的,但事到如今還要堅持反對救市,委實讓人難以接受。
“如今”怎麼了?跟“以前”不一樣了嗎?是的。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正在席捲全球。人們常說:“華爾街打一個噴嚏,全世界都會感冒。”更何況美國的金融市場早已不僅僅是“噴嚏”了。此次金融危機如此之烈,以至於人們覺得“風暴”已經不足以形容,而是破天荒地以“海嘯”來稱呼。為了挽救危機,幾十年來一向堅持自由經濟的美國政府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行政干預,歐洲及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也紛紛推出刺激性經濟政策,一場全球性的“救市”已經展開。雖然中國的金融開放以及全球化程度還不高,受“海嘯”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寒意”已經非常逼人——股市等虛擬經濟且不說,實體經濟所受到的侵襲也已經開始顯現。
就在易憲容先生等人反對救市的文章見諸報端的時候,中國企業在“海嘯”中倒下的新聞不斷傳來:據2008年10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東莞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工廠日前宣佈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據同日《21世紀經濟報道》,浙江省知名地產公司——中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老闆丁慶平舉家逃到加拿大,留下了大片的爛尾樓。2億多元的銀行貸款沒有了著落,大批業主拉著橫幅聚集在金華市政府門前……可以預見:類似的事情很可能還會接連發生。
試想:假如東莞再倒閉幾家企業,浙江再外逃幾個老闆,當地的銀行將要遭受多大的損失?那麼多失業的職工將來何處去?層出不窮的“爛尾樓”以及“爛尾事”如何解決?當地政府又如何能應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