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眾將聞訊大喜。高行周以手加額道:“皇天佑我大晉也。滿城已下,吾無後顧之憂矣!”於是,下令三軍,今夜飽飼戰馬,四更埋鍋做飯,各自帶備乾糧,五更便要起兵。皇甫遇兼統朝廷增派,由王周所領的那一萬人馬為左軍,就令王周為左路先鋒。直擊敵方右軍。石公霸兼統朝廷增派,由潘環所領的那一萬人馬為右軍,就令潘環為右路先鋒。直擊敵方左軍。高行周自己兼統朝廷增派,由王清所領的那一萬人馬為中軍,也就令王清為中軍先鋒。直搗趙延壽中軍。
又明令嚴申:此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必須將士用命,上下一心。只許向前,不許退後。不管那一路人馬,只要敵方陣腳一動,即便奮力進擊,窮追猛打,不得松怠……
再說那趙延壽,正因連日霖雨,晉軍按兵不動,上下懈怠。昨日又聞得滿城被陷,更是人心惶惶,正在一籌莫展之際。這日天色未明,眾人俱在睡夢之中,忽然間晉軍排山倒海般,如潮殺至。倉卒之間,前營將士,人不及披甲,馬不及配鞍,被殺個落花流水。待到後營人馬整隊前來救援時,反倒被自己人馬衝亂了。
此時天色漸明,只見晉軍越來越多,雖有幾員遼將拼命死戰,無奈已無法制約部眾。趙延壽見晉軍來勢洶湧,也只得且戰且退。不料這中軍一退,更是無法收拾了。遼兵一退,對面的晉軍接踵而來,蜂湧而上。戰至晌午,遼兵已潰退八十餘里,一路上死傷狼藉,輜重山積。
屯駐在涿州的耶律德光聞報大驚,忙遣左賢王蕭翰率領僅存的一萬精騎前往救援。無奈遼兵此刻正是兵敗如山倒,既疲又飢,士無鬥志。搶渡白狼河時,又被晉軍追逼趕殺,直殺的浮屍滿江,河水如血。耶律德光聞訊,率先逃回幽州。蕭翰無奈,只得勉力斷後,護著那些殘兵敗將,撤回幽州而去。
定州兵馬進襲遼兵之時,杜威的恆州兵馬動了嗎?動了。定州兵馬在前面追殺遼兵,恆州兵馬緊跟在後面與滯後清理戰場的定州晉兵爭奪戰利品,殺害數百晉兵,從他們手中奪得俘獲的戰馬五千餘匹,斬獲的首級一萬餘,糧草輜重無數。那邊定州兵馬還在乘勝追殺遼兵,尚沒回師。這裡杜威卻派人前往鄴都報捷去了。
捷報送到鄴都:定州得勝,這就三路進犯的遼兵全都擊退了,從此天下太平了,石晉皇朝穩如磐石了。齊王石重貴大喜過望。立即下令擺駕回汴京。並降旨宣召各路領兵的都指揮使速速進京慶功受賞,加官晉爵。
先說晉陽這邊:劉知遠接到聖旨,心下猶豫不決。任何一個外任官員,在朝廷裡都布有眼線。劉知遠當然也不例外。石敬瑭臨死留下遺詔召他進京輔政扶立石重睿,結果不但未能進京輔政,反倒被景延廣另立了石重貴,這心裡就不是味道了。據知:如今石重貴不但終日沉迷酒色,朝中還寵信著馮玉,杜威等一班奸佞小人當權,也摸不透他們是打自己什麼主意,看來還是不去為好。於是便召了幾位心腹將佐商議道:“日前三路大捷,皇上有旨召本官晉京慶功受賞,加官晉爵,故請各位安排一下家中的事務,本官好進京替各位向皇上討個封賞。”
郭威笑道:“主公別看遼人退了,這外邊不亂了。我看咱們裡邊還更亂呢。說不定朝中一些人在打咱們河東的主意,反正皇上要封賞咱們,大人去了他得封賞,不去他也得封賞。依某看來一動不如一靜,大人不去也就罷了。”
史弘肇道:“別看這一下打退了遼兵就是天下太平了,俺看那耶律未必就此罷休的。雲中之敵一直盯著我河東一路,大人還是不要輕易離開為好。”
那蘇逢吉說:“郭大人說的極是。主上年青不諳政務,親信小人。有桑相公在朝中還可把持一時,只恐一但換了那一夥小人執政,說不定一夜之間禍起蕭牆……”
史弘肇搶著說:“俺要說的也正是這個。據京裡來報的,這杜威私下裡勾通耶律,可皇上到底不信,加上這馮玉也不是個好東西,朝廷上這樣亂七八糟的,看來大人就別去了。反正就如郭大人說的,你去了他得賞,不去他也得賞的。”
劉知遠聽了,笑向楊邠問道:“楊大人,你看如何?”
楊邠想了一下,答道:“三位說的都很是:耶律德光是抗蕭後之命來打中國的。這一仗敗了,他下不了臺,回去無法交待。反正這次只不過損了他三幾萬人罷了,他還有沙陀三十六部落,要湊十萬八萬人馬不難。難保他不重整人馬,東山再起。這次我朝獲勝,還是靠了老皇帝留下的老家當去拼下來的。還幸有桑維翰相公從中排程。如今朝廷群小爭權,定必爭奪樞密使之位,一但桑相公被排斥,退歸園林,正如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