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欲聽了,收淚道:“有你兩人這個話,俺也就放心了。”想了一下,又對兩人說:
“國不可一日無君,三軍不可一日無主,如今半路之中,皇上晏駕,本王打算派人告知太后,請太后定奪……”
述律高忙道:“王爺此言差矣,就如王爺說的:國不可一日無君,三軍不可一日無主。咱們如今上不到上京,下不到汴梁,派人往上京請太后定奪,來回得一個月,其中如有變故,憑誰人作主處置?”
耶律兀欲見他如是說,便問道:“依你之見,如何方好?”
要說起這位述律高,也不是個等閒之輩,他也是蕭太后一個兄弟的兒子,年方少壯,也曾
在中國混過幾年,精通中國文化。太后原姓述律,單名一個“萍”字。後來她把原姓“述律”
改為姓“蕭”,述律高父親堅決反對,不肯改姓,因而與太后不睦,他也不受重用,便投到兀
欲帳前當了個統領。兀欲見他文武皆能,且又精明幹練,便委為心腹。日來兀欲的一言一行,他都一一看在眼裡,悟透了兀欲的動機的,因此,兀欲這一問,他便答道:“王爺沒聽過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麼?依末將之見,王爺是天皇王的長房嫡孫,如今皇上辭世,正應繼承大統,正位為皇。既可保大遼社稷,又可保王爺富貴。如若不然,一但有變,只恐王爺不但爵位難保,還恐一但兵權被奪,任人宰割,那時後悔莫及呢。”
耶律兀欲聽了,正中下懷。看了一眼阿勃,向述律高道:“如你所說,極合情理,但只恐三軍不服……”
述律高聽了,一拍腰間佩劍道:“哪個不服!末將叫他人頭下地!”
阿勃見了,忙振臂高喊道:“俺也願與將軍同保王爺當皇帝,有那一個不服的,管叫他人頭下地!”
耶律兀欲見了這番情景,心中大喜,正說話間,小卒來報:吉蘭泰,巴彥哈卡二位王爺已經來到軍前。
耶律兀欲忙問:“他們帶了多少人馬?”
小卒道:“每位王爺只有四個隨從。”
耶律兀欲聽了,鬆了一口氣。對述律高,阿勃說:“二位王爺到來,正好共商此事,只恐他們……”
阿勃聽兀欲這一說,嚷道:“王爺放心,俺自有話說的。”接著,便把他要的話,告訴了二人。又說:“他們如果不聽,也一刀一個把他們砍了算了。”
耶律兀欲聽了,心中大喜。口裡卻說:“不可造次。不可造次。千萬不可魯莽。待他們進來時,你們看我的眼色行事好了。”
說罷,便命帳後衛隊出來,持械環列兩旁。方令小卒請二位王爺進帳。二位王爺毫不知情,進得帳來,不見皇上,卻見帳內劍拔弩張,不禁大驚失色。要想退後,後面卻被兀欲的衛隊堵住了。只得開口問道:“皇上宣我等到此,不知何事?”
耶律兀欲道:“請二位到帳後一看,便知分曉。”
說著,便請二人進去。二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正誠惶誠恐。但滿眼都是兀欲的兵士,進
退不得,只得跟隨著進去。進得後帳,低頭一看,只見耶律德光躺在地毯之上,身邊堆著冰塊,氣息全無,分明是已經嚥了氣的。不禁大驚失色,忙問:“皇上他……這是怎麼了?”
耶律兀欲道:“看來皇上是中了奸人毒計,在汴梁吃了毒藥,一路上心燒火燙的,令我等加速趕來恆州醫治,誰料來到這兒就不行了。”說著,竟流下淚來。
吉蘭泰著急著說:“永康王!事到如今,不是哭的時候了。得出個主意,看該如何處置才是……。”
巴彥哈卡也忙問道:“皇上臨終之前,有沒有吩咐些什麼話?”
阿勃高聲說道:“皇上昨夜臨危說下遺旨:命永康王立即繼承大遼可汗大位,速速扶柩回上京。”說罷,就在懷中掏出遺詔念道:“……永康王、乃大聖皇帝之嫡孫,人皇王之長子,太后鍾愛,群情允歸,可於途中即皇帝位。”
吉蘭泰聽了,心下不免猶豫,說:“既是皇上這樣說,哪……哪……”
述律高拔劍在手高呼:“遵皇上遺令,我等共扶永康王立即繼承可汗大位,違令者殺!”
帳內衛隊聽了,一齊俯伏在地,高呼萬歲。吉蘭泰,巴彥哈卡二人見了,身不由己,也隨著跪下去了……
正是:螳螂捕蟬費苦心,不知黃雀隨後跟。鬩牆之禍難防備,大遼可汗換新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漢皇帝興兵圖大業 遼太后被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