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閒談中聽得趙大郎擅吹笛子,符公子十分高興,說:“原來趙公子有此愛好,正好小弟也頗諳琵琶,不如把弦管取出來,你我和奏一番,更比清談有趣。”
趙匡胤聽了,正中下懷。十分高興地說:“最好,清談不如自樂。”
符公子聽趙大郎這麼一說,便命丫環往內室取出琵琶、玉笛,二位公子稍調和絃,
便取了彼此都熟悉的《渭城曲》試奏。
一節才奏罷,趙匡胤不由得想起了鳳兒,停笛嘆道:“琵琶玉笛奏陽關曲,那可真是天造地設的配合了,可惜的就缺了一樣。”
符彥卿忙問:“大郎說的是缺了那一樣?”
趙匡胤說:“缺了個唱的。”
符彥卿大笑道:“不缺,不缺。”指著符映霞說:“這裡就有一位。”
趙匡胤聽了,回過來向她笑道:“原來二小姐韜晦藏真,深藏不露。這樣使奸,可是不行的……”
符映霞微笑著說:“趙大哥哥別聽信我哥哥說,我可是不會唱的…”
符彥卿搶著說:“你既會叫趙大哥哥,還敢使奸……”說著,集中了席上的幾壺酒,指著對符映霞說:“該罰!再說不會唱,先罰你喝了這幾壺酒。”
符映霞雙手亂搖,笑著說:“我唱,我唱。唱得不好,趙大哥哥是不許取笑的。”
趙匡胤估計她可能不一定很會唱,便說:“別慌,咱們都不過是鬧著玩的,消閒罷了,唱得好不好誰都不會取笑誰的。”
符映霞又說:“我不唱哥哥要罰我的酒。我唱了呢,兩位哥哥也就要喝酒的。唐人說的: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兩位哥哥先喝了酒,我才唱的呢。”
趙匡胤聽了,端起一壺塞給符彥卿,自幾端起一壺,一仰脖子喝了,說:“好的,就喝了這壺酒也醉不到那裡去,何況還要求你唱歌呢。我喝了,你唱罷。”
符彥卿也接著喝了,兩位公子重又奏起序曲,符二小姐舒展鶯喉,唱出了:
“渭城朝雨,一霎浥輕塵。
更灑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縷柔條兒弄晴,青青的柔條兒弄晴,千縷柳色新。
更灑遍客舍青青,千縷柳色新。
休煩惱,勸君更進一杯酒。
嘆人生,離多會少多遺恨,富貴功名有定分……
莫為離情空抱恨,莫為離別倍傷神。
休煩惱,莫傷神,勸君更進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陽關,舊遊如夢,眼前無故人。
只恐怕,西出陽關,漫漫前路,眼前無故人。”
(174)
符映霞的歌聲,扣動了趙匡胤的全部神經。就他來說:大江南北的歌聲,長城內外的管絃都欣賞過了,都會過了。童年時代隨父親出使江南,也曾聽過南唐宮庭裡的江南絲竹,吳儂軟調。近年又有機會接觸到胡地的音樂,但是,他一直堅信,不管誰的聲韻歌曲,都絕不能和鳳兒的相比。唐人說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看來說的也應該就是鳳兒唱歌的這類檔次的水平。可是,今夜符二小姐的歌聲,確令他震驚,她的歌聲同樣是穿金裂石,遏雨停雲,與鳳兒並無分毫差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武術工夫,如果出自同一師門,往往是會有一些相同的套路,相似的招數。但這是唱歌,憑的是天賦歌喉,為什麼聽起來竟幾乎是共出一腔,如出一轍……
暫且不說趙匡胤想著些什麼,只說這符映霞、不按常譜,取了個商調,唱罷了陽關第一
疊,因見兩位兄長奏得如此傳神,接著便把聲韻轉入了角調唱第二疊。唱完第二疊,又轉入徵
調唱第三疊。當唱至:
“……緩行,緩行。陽關西去鄉關遠,茫茫大漠漫征塵,楊胡林伴著駝鈴音。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出陽關無故人……”
時,這陽關三疊、定調本來就高,今日符二小姐來了興致,要跟兩位大哥開玩笑,倚仗著自己聲線高亢,故意的不斷變調,越唱越高。這彈琵琶的符公子指位越走越低,全神貫注,不敢怠忽。而吹笛子的趙公子,演奏用的卻是丹田之氣,經由腹腔運送而上口腔,那就更是費勁得多了。原來是安坐著吹的,接著便要站起來吹,繼而音調越來越高,不得不昂首鼓腮,弄到面紅耳赤…
符映霞見了,先自就笑軟了,彎腰躬身,蹲了在地上,吃吃地笑個不止……
符彥卿放下琵琶,向符映霞說:“有本事的,唱上羽調上去,難道還跟你不上……”
趙匡胤也停下笛子,喘著氣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