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
趙匡胤忙說:“師祖慧眼明鑑,徒兒正是有話要說。徒兒此次剿滅山賊以後,還要前往關西尋人謀事,不知前途吉凶,還請師祖指點。”
智真長老笑道:“香孩兒,俗話說得好;莫問前程多少路,急行慢行自到頭。路總是要走下去的,你恁地那末患得患失,斤斤計較起來?好罷。你既然回了頭,開了口,為師也就告訴你,你好好記著;風花雪月,瀟灑成空。江山一統,燭影搖紅。”
趙匡胤聽了,不解內裡玄機,但又知道是師傅的偈語不能再問的,只得默默記著,重向師祖行禮告別,下山而去。這四句偈語是說什麼東西,一時之間,無法參透,只好留待回去以後慢慢忖度便了。
正是:風花雪月成幻景,燭影搖紅萬劫空。
話說趙匡胤得了令牌,領了偈語,別了師祖,匆匆下了少林,一徑來到登封城外的張家村。見村口的大槐樹下,有幾個村民在閒聊。問起張全義,各人盡都知道。聽趙匡胤說是帶了寺裡的令牌來找張全義的,便有村民跑去把張全義找了前來。
趙匡胤看時:那個名叫張全義的,你道是誰?原來當年趙匡胤上山學藝時便已相識的。雖是比趙匡胤小了兩歲,但份屬師弟。兩人陌地相逢,不禁喜出望外。草草的說了一下*岡山賊的情況,便把令牌交給他,叫他迅即集人,協同前往。
張全義接過令牌,聽趙大郎說智真長老令他帶一些人跟他一塊去端掉*岡的賊窩。二話沒說,便吩付身邊一個漢子,立馬去找一些人來。他對趙匡胤說;“請大郎稍候一會,我去安置好老母,馬上就回來。”說完,便匆匆去了。
不一會,陸陸續續就有一些漢子拿槍提刀的,都騎著馬,來到槐樹下,又過了一陣子,張
(168)
全義也回來了,對眾人說:“這位就是趙大郎,就是中秋那天在汴京救人,打死馮衙內的趙大
郎。如今,又是師祖爺派他來帶咱們去打*那窩賊寇……”
眾人聽了,盡皆歡呼雀躍。張瓊點了一點,共是十八個人。便問趙匡胤:“匆忙之間,一時難以齊備。這裡一共是十八人,夠了麼?”
趙匡胤看見這些人個個精神抖擻,知道都是少林門下的俗家子弟,心中十分高興,連說:“夠了,夠了。”說完,便領著眾人,一同奔符家莊而去。
不到兩個時辰,回到符家莊。只見符員外家大門前,聚著一大群人,吵吵嚷嚷,正鬧得不可開交。見趙匡胤回來,都說:“好了,好了。趙恩公回來了…”
趙匡胤聽了,忙下馬走向前去。只見人們正在門前吵嚷著要進去,守門的卻正在跟他們解說著,正說得不可開交。那些人回頭見了趙匡胤,一把扯住,嚷道:“趙恩公,你回來得正好。聽說你要去打*岡,咱們莊上的人聽了,都要跟著去。大夥兒都說:趙恩公是過路的客人都來幫咱們打土匪,咱們當地人豈有不出力之理?你看,您非得把咱們帶去不可。”
趙匡胤見莊上也來了一群精壯後生,滿心歡喜,正要對他們解說。這時,符員外父子和柴榮等人都出來了,因見趙大郎帶了一隊人馬來了,員外忙令彥卿,柴榮把他們迎進內廳。自己來安排這些鄉親們。
趙匡胤進到內廳,正要和他們商議去打*岡的事。柴榮說:“二弟別忙,你帶來這班兄弟,看來是空著肚子跑來的。先吃飽了再說話吧。”
趙匡胤聽了,笑著說:“大哥這一說,我的肚子也真的餓起來了…”
符彥卿聽了,忙命家人立即到廚房,把原來備有的飯菜端出來先吃,一面又繼續再加辦酒菜,好讓大家吃飽了好去打仗。
不一會,眾人吃罷,都到外面稍歇。這時,符員外又領了一個黑小夥進來,對趙匡胤說:“符家莊的人聽說去打*岡,也都摩拳擦掌,義憤填膺的,一下子也有二三十個年青人要跟著去。現都在門外等候。這個小夥是鄰村的,聽說恩公帶領大夥兒去殺賊,他們村裡幾個小夥也鬧著要去。”
趙匡胤一想,攻打山寨,也算是攻堅,人多勢眾還是好的。看了這小夥子一眼,不過十五六歲,卻長得身高臂長,腰粗膀闊,渾身曬的炭黑,心下便有幾分喜歡。便問:“你叫啥大名?幾歲了?”
那小夥說:“俺姓李,沒名,爹孃說俺屬牛的,叫俺鐵牛。快十五了。”
看他憨頭憨腦的,趙匡胤更是喜歡,便說:“要打仗了,給你起個大名,就叫李勇,好不好?”
鐵牛說:“好!多謝恩公給咱起名……”
但是,柴榮也要一同前去,趙匡胤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