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黃巢入長安到現在的近七十年裡,有哪一次改朝換代,不是血流漂杵?雖然在私人編纂的書籍和話本中,這七十年裡,遭受家破身亡慘禍的,多是帝王將相。然而在事實上,草民百姓在亂世中所承受的苦難,卻慘過帝王將相家十倍百倍。只是草民百姓的悽慘處境,從來引不起太多關注,也沒有資格讓文人墨客為他們動一下筆而已!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啼!”當年魏武帝的詩作,是對亂世最真切的描述。三國之後,便是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五胡亂華時代,塞外民族輪番入侵,尋常百姓在入侵的胡人眼裡,只被視作“兩腳羊”。而如今,北方的契丹人正在崛起,其兇殘野蠻之處,絲毫不亞於當初的匈奴與羯胡……(注2)
這時代,從一方諸侯到普通百姓,對走馬燈般換來換去的皇帝,心裡頭都沒多少忠誠。但是對那些剛剛被劉知遠逼出中原的契丹胡虜,卻更是深惡痛絕。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大多數正常人還是希望劉知遠的漢國,能多延續幾天,至少,讓中原的土地和百姓稍微恢復一些元氣,頂住契丹人下一輪南進之潮再說!
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也並非所有漢家兒郎,都期待中原能長治久安。個別“胸懷大志”,或者“懷才不遇”者,巴不得動盪歲月早點歸來。只有在亂世,他們才可能靠出賣和背叛,迅速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只有在亂世,他們才有機會踩著同胞的屍骨謀取個人功業。至於亂世到來之後有多少無辜者會枉死,契丹人會不會再度南侵,父老鄉親會不會再被異族當作“兩腳羊”,則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左衛大將軍府長史,皇子劉承佑的的心腹謀士郭允明,無疑便是這樣一個“胸懷大志”者。因為去年辦事不力,並且同時得罪了太原常家和麟州楊家,他的“恩師”蘇逢吉也不敢保證他的前程。所以情急之下,他乾脆把心一橫,直接投靠了誰也不看好二皇子劉承佑,藉著對方羽翼,謀取一時之喘息。
誰料“吉人”自有老天相助,郭允明本以為自己追隨了劉承佑這個糊塗蛋二世祖之後,這輩子也只能蹉跎至死了。卻萬萬沒想到,這一賭,居然絕處逢生。智勇雙全,且素有小孟嘗之稱太子劉承訓,居然被一場小小的傷風,給送到了閻羅殿門口。原本誰都不看好,這輩子頂多做個太平王爺的二皇子劉承佑,則成了大漢國的唯一皇位繼承人。(注3)
幾天來,無論外邊如何愁雲慘霧,二皇子劉承佑的左衛大將軍府內,卻是喜氣洋洋。誰都知道,皇上已經強忍悲痛,在軍前召見過郭威、史弘肇、王章、慕容彥超等肱骨重臣,商量新的儲君人選了。而作為唯一的選擇,只要劉承佑最近這幾天別主動去招惹是非,被立為太子簡直是板上釘釘。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左衛大將軍做了太子,他府中的長史、書吏、侍衛、帳房,怎麼可能不跟著水漲船高?
作為劉承佑麾下的長史,二皇子的“貧賤之交”,郭允明將來的前途,肯定不止一部尚書或者一州刺史。同平章門下事,樞密使的官帽,都隱隱在他頭頂上開始放光。
出路有了保證,人做起事情,自然就幹勁兒十足。連日來,郭允明在大將軍府裡,不停地調兵遣將,把可能影響到劉承佑被立為儲君的隱患,都盡全力遮掩消除。成車成車的金銀細軟,都被他派人送了出去。劉承佑以前費盡心力從全國各地蒐羅來的美女,也被他越俎代庖,盡數贈給了留守汴梁的文臣武將。包括平素很少受人禮遇的太醫館和欽天監,都沒有遺落。其中幾個知名的郎中,個個都抱得美人在懷。眾多觀星使們,也全心滿意足,不斷從天空中,發掘出大漢朝國運昌隆,盛世將要重現的吉兆!
而向來貪財好色的劉承佑,竟然難得地跟郭允明投緣,凡是後者所獻的計策,無不欣然採納。凡是後者認為需要做的事情,無不鼎力支援。甚至在兩人私下相處時,撫摸著郭允明柔軟光滑的脊背,慨然承諾,“你儘管放手施為,出了事情我自己兜著。反正我阿爺只有倆兒子,我嫂子生的也全是女娃,我就不信,除了我之外,他還能把皇位傳給第三個人!”
“臣拼著粉身碎骨,也要令殿下得償所願!”郭允明感動得兩眼發紅,轉過頭,退開數步,躬身及地。
“別,別,別,說那麼認真幹什麼?趕緊,趕緊朝地上啐兩口,免得好的不靈壞的靈!”劉承佑的手落了空,也不氣惱,滿臉堆笑著吩咐。“當不當皇帝,其實對我來說,也就那麼回事兒。你看我阿爺,整天忙的要死要活,當了皇帝這麼長時間了,連汴梁城啥樣都沒來得及看!後宮裡那麼多美人,也全都天天守著空房。我哥更是,天天管這兒管那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