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決心改,在今年7月的黨大會上一定要改過來。從此就完全主動了”。毛澤東承認自己也“有過許多錯誤”,“有些是和當事人一同犯了的”,比如抬高鋼的生產指標、提出對“一平二調的賬可以不算”等等。
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的思想轉變,帶動了全黨在思想上發生轉變。
7月5日至8月1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了一次長達一個多月的工作會議,開始討論國民經濟調整問題。這實際上可以算作是國民經濟調整的起步,但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因為“三面紅旗”仍然高高飄揚,這是不可動搖的。
會議期間,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多次提出對1961年的國民經濟實行整頓、鞏固、提高的方針。後來,周恩來又加上了“充實”二字,把“整頓”改為“調整”,概括出了指導國民經濟進行大調整的“八字方針”。
8月10日,劉少奇主持了最後一天的工作會議。劉少奇在總結了與會者的意見後,提出了壓縮基本建設戰線、加強農業第一線、工業支援農業等措施。他強調說:至少最近幾年要把農業放在第一位,把這個觀念建立起來很有必要。總而言之,各方面都不要妨礙農業,工業要儘量地為農業服務,對農業有幫助。基本建設戰線不要拉得太長,這個東西還是要抓,要提到路線上來認識,戰線太長了違反了多快好省的總路線,實際上是少慢差費。
。。
對形勢的認識開始發生了轉變(5)
但是,就是在會議期間,幾年來一直未得到解決的日益惡化的中蘇關係,“舊創未愈,又添新傷”。蘇共先是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對中共發動了突然襲擊。7月16日,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宣佈準備撤走全部在華的蘇聯專家,從而使兩黨的分歧,逐步擴大到政府間的關係的分裂。
劉少奇對此情況的反應是:站起來!不屈服,不低頭。
8月26日,劉少奇主持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的座談會,討論中蘇關係惡化的問題。他說:在這種困難面前,在這種風浪面前,我們團結一致,這很好。我們應該有這個志氣,站起來!不應該這麼一壓就倒了,那就不好了。中國這個民族,一百多年來是受壓迫的,但是還沒有倒嘛!難道現在就可以壓下去?我們站起來了!不光是這麼一件事情,再大的事情也壓不下去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政策是堅持立場,堅持團結,同時要謹慎對待。
不久,劉少奇親率中共中央代表團,參加了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的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經過鬥爭,會議透過了《莫斯科宣告》。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凱旋而歸,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往北京機場迎接劉少奇一行。
這在當時,毛澤東親迎出訪歸來的國家領導人,還是非常少見的。
這次爭論,沒有真正的贏家,也並不都是輸家,但是並沒有在實質上改變中蘇關係的僵持,沒有能夠阻止中蘇關係的進一步惡化,直至後來“兵戎相見”。
這次鬥爭,主要的是在意識形態方面中蘇兩黨的分歧,主要涉及的問題是國際關係的準則和黨際關係的原則問題。鬥爭是必要的,但難免影響了國家之間的關係。
後來,鄧小平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會談時說:
我算是那場爭論的當事人之一,可以說,扮演了不是無足輕重的角色。從那時起,差不多過了30年。回過頭來看,需要指出:雙方都講了許多空話。
中國共產黨人在這種壓力下,沒有屈服。但是,這種壓力畢竟不同於國內困難形勢的壓力。
劉少奇訪蘇歸來,馬上就投入到了國民經濟調整的工作中。
在周恩來、李富春的倡議下,國家計委在《關於一九六一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的報告》中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中共中央肯定了這一方針,並批轉國家計委的報告,提出:1961年,我們要“把農業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項生產、建設事業在發展中得到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至此,開始了為期4年的國民經濟大調整。
八字方針已經提出來了。但情況明瞭嗎?
情況不明,不可能正確地對八字方針進行認識,更談不上切實地貫徹實施。
於是,1961年就成為建國以來的第一個調查年,實事求是年。
劉少奇走在了前頭,也深入到了第一線。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紮根家鄉44天,劉少奇痛心疾首(1)
紮根家鄉44天,劉少奇痛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