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劉少奇,表示自己不同意印發言論集。
劉少奇說:“可以不廣泛印發,只發給中央財經小組成員、政治局常委、書記處的同志們看看。”
鄧力群馬上按照劉少奇的指示把陳雲的言論集編印了出來,共有四五萬字,並寫了一個一萬多字的內容提要。
4月16日,劉少奇給毛澤東寫信,向他推薦陳雲的這些論述。
毛澤東沒有答覆,也未置可否。但直到當年8月北戴河會議期間,仍然擺放在毛澤東的桌子上。可見,毛澤東對此十分重視。
在這一時期以前,經毛澤東極力堅持和主張,1960年組成了一個編輯班子,編輯《劉少奇選集》,但是,劉少奇一直忙於工作,沒有顧得上這件事情。
但是,此時,他卻抽出時間要人組織編印陳雲的言論,其用意,顯然是經濟工作已經到了非大力倡導不可的時候了。
在此之前,黨內除了印發毛澤東的論述集子外,彙編印發其他領導人的集子,還沒有先例。
這一次,劉少奇就首先為陳雲開了這麼一個先例。
3天后,4月19日,劉少奇簽發了中共中央的通知,向全黨宣佈了中共中央財經小組組成成員的決定:陳雲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李富春、李先念為副組長,周恩來、譚震林、薄一波、羅瑞卿、程子華、谷牧、姚依林、薛暮橋等為成員。
這樣,劉少奇作為主持中央一線工作的領導人,得到了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人的全力支援,開始全力投入到國民經濟調整上來。
為解決黨內思想上對形勢的認識問題,5月7日至11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了一次中央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併力求解決對國民經濟形勢的估計不足的問題。
這一次會議,是一次繼七千人大會、西樓會議後的又一次統一思想、統一步驟、調整經濟的會議,比西樓會議對形勢的估計,更進了一步。
毛澤東仍然在外地,陳雲在上海養病,林彪也在外地。會議由劉少奇主持,出席會議的有在京的政治局常委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彭真、陳毅、李富春、賀龍、李先念、烏蘭夫、陸定一、陳伯達、康生、譚震林、王稼祥、李雪峰、###、羅瑞卿,還有各中央局、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國務院工交、農林、財貿、文教、科學各口的負責人,共計105人。這次會議,通稱“五月會議”。
。。
毛澤東出巡,劉少奇主政(4)
劉少奇宣佈了會議的議程,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現在的困難到底有多大?是不是有這樣大的困難?我們現在是把困難講過頭了,還是講得不夠,還是講得差不多了?這個問題請大家考慮。
在會議上,劉少奇多次就形勢問題,作出了回答。
這一次,在前幾次會議的基礎上中央財經小組提交了1962年度國民經濟調整計劃的報告,明確擺出了國民經濟困難的8個方面及其針對性的方針:一是糧食供應緊張,經濟作物減產,農業生產的恢復不可能很快;二是工業要上去,沒有農業的恢復不行,沒有工業的大調整也不行;三是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縮小後,必須踏步幾年,在調整好的基礎上,才能創造條件繼續前進;四是短途運輸能力嚴重不足;五是職工人數大大超過了經濟發展水平,特別是超過了農業發展水平;六是市場商品匱乏,特別是吃穿兩項,在三五年內難以有大的改善;七是外匯收入不可能增加,支出的一半左右必須用於進口糧食;八是財政嚴重虧空,貨幣發行過多,主要商品挖了庫存,生產資料大量積壓。
這個報告把困難擺在了桌面上,形勢逐步明朗化。
這對與會者觸動是相當大的。
劉少奇對中央財經小組提交的年度報告肯定說“是好的”。對調整經濟指標,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都發表了重要的講話。
劉少奇說:1958年後,每年都調整計劃,年年都往低裡調,年初計劃高,年底調低。1962年的指標又是調低。
劉少奇敢於突破多年來“寧左勿右”的思想,對與會者說:
同志們,是不是以後(指標)不再調低了?讓我們搞點低指標好不好,搞了這麼多年高指標,我們搞一年低指標行不行?以後計劃要這樣定:計劃定低一點,在執行中間超過計劃;按短線來平衡,不是按長線來平衡,而且要留有餘地,以便在執行中間超過計劃。“左”了這麼多年,讓我們“右”一下吧。這個高指標的尾巴,一直還沒有割掉,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