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武則天的如意算盤打得很有理由,但她還是失算了,因為李治整天除了忙還是忙,在他的記憶中,過去的那段情,那個承諾,似乎沒有過。
這年八月,眼看著李世民就要下葬昭陵了,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武則天,還是沒能等到李治的任何訊息,她不禁絕望起來。
真的不想走
伴隨著李世民的下葬,武則天也迎來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歲月。因為她沒有被李治留下來,而是隨著李世民其他未育嬪妃進入了位於長安西南的感業寺為尼。換句話說,她被大唐帝國單方面解聘了,臨走時不僅沒有拿到違約賠償金,還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更別說是申請勞動仲裁了,她到哪兒去講理啊?
入寺那天,武則天心灰意冷到了極點,她內心極不平衡,她甚至覺得李治是個偽君子。想到傷心處,她禁不住在心裡哀唱:
你找個理由,讓我平衡
你找個藉口,讓我接受
我知道你現在的想法,而你卻看不出我的感受
天好黑,天好冷
……
你到底愛不愛我,我不知該說些什麼
你到底愛不愛我,撕掉虛偽也許我會好過
……
默默唱完這首歌后,武則天轉回身去,看了一眼長安。
哇,好繁華的一座現代化城市啊!這裡寄託著我的理想和未來,可從今天起,這裡不屬於我了,永遠不屬於我了,我永遠地失去了理想和未來……
武則天越這樣想,心裡就越難受,她實在不甘心這樣一個結果,就大聲衝著李治吶喊:
其實不想走
其實我想留
留下來陪你每個春夏秋冬
你要相信我
再不用多久
我要你和我今生一起度過
……
這是武則天的心聲和柔情,可惜李治不懂。再次看了看長安城後,她頭也不回地走了,身後那座繁華的城市離她越來越遠……
李治的苦衷
武則天走了,李治會作何感想呢?其實,李治就像武則天唱的那樣,知道她“現在的想法”,他並沒有忘記她,並沒有忘記自己對她的承諾,他不是那種忘恩負義、言而無信的人,他也想把她留下來,但他暫時不能這樣做,因為他有難言的苦衷。
李治的難言苦衷有三個方面。
第一,他把武則天留下來,同父親把薛婕妤留下來完全是兩回事。父親把薛婕妤留下來是為了工作,他把武則天留下來卻是為了保持私情,可他們的私情見不得天日,併為傳統倫理道德所不齒,因此他不敢把她留下來。
第二,他向來膽小軟弱,而把父親的女人留下來,是需要勇氣和霸氣的。他既缺乏父親那樣的氣魄,又要顧及輿論的影響,因此他還是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
第三,他剛剛即位,皇位不穩,加上性格柔弱,所以一直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的控制,這些大臣是絕不會允許他胡作非為的,他又頂不過這些大臣,只好夾著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這也是他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的重要原因。
如此說來,在當時的情況下,李治真是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其實,他心裡很痛苦,他知道武則天一定很傷心,但傷心總是難免的,誰讓他們曾一往情深呢?
武則天入寺之前,李治一直沒去見她。他不是不想見她,也不是忙得沒有時間見她,而是不敢面對她,只好在心裡安慰她:“先挺過這一段時間吧,有了合適的機會,我就接你回宮。”
這又是李治的承諾,但武則天沒有聽見,也沒有感受到。帶著對未來的無限絕望和對李治的無限失望,武則天走進了感業寺,走進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階段……
。。
潛伏的日子,不放棄理想(1)
武則天進入感業寺後,首先被剃掉了頭髮。可憐那一頭秀美的青絲啊,如今卻被那無情的剃刀整得灰飛煙滅。她頓時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望著那清一色的面無表情的尼姑們,以及那被高牆圍堵的陰森寺院,她的心跌到了谷底。
巨大的現實與心理落差,讓武則天許久都沒能緩過神來,畢竟這件事對她打擊太大了。儘管寺院再三要求尼姑“看破紅塵,遠離世俗”,但武則天來自於滾滾紅塵之中,她怎能輕易忘卻紅塵中事呢?
但這裡是她當前的歸宿,她只好接受現實。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命運如此安排,總有它的道理,該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