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切┨斕娜佔侵校�頤強梢願惺艿降筆鋇慕粽叛暇��11月4日,珍寶透過水陸兩路迅速運離南京;12月8日,急運停滯;12月10日,9369箱文物透過輪船經長江被運至漢口;一天之後,漢口的孔廟(文物箱件曾在這裡存放)被炸燬了。文物箱件繼續遷移,3月份到了宜昌。
文物不得不在宜昌停留幾個月等待河水上漲。到了秋天,文物繼續轉移,穿過險惡的長江山峽到達重慶,那裡是蔣介石和他被擊潰的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文物從南京到重慶的轉移運送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重慶隨後也陷入了危機,於是,1939年春天這些國寶箱件又被裝上小木船再次遷移,部分船隻由縴夫用纜繩拉著在急流中前進。此間發生了一個意外事故,有一根纖繩斷了,掌舵的船工對船體失去了控制,裝滿國寶箱件的船隻連同船裡的工作人員一直被水衝到下游。值得慶幸的是並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些文物箱件是由搬運工扛著走完去往樂山的最後一段路程的,樂山位於四川省的西部。
第三批文物從南京運出後,經陝西最後被運到四川,這是運送最艱難的一路。這批文物共7286箱,於1937年12月10日日軍攻陷南京前夕從南京出發,經過陸路由火車運往徐州,接著在1938年1月到5月間又被裝進300輛卡車運到漢中。這條線是沿著秦嶺山道行進的,山間道路有時泥濘不堪,有時還會遭遇山崩。期間,一場大雪將整個運輸隊伍困在山間,沒有食物也沒有地方住,幸而後來救援隊趕到。他們在4月10日抵達四川,路上整整花了48天。
只過了一個半月,政府就下令讓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為國寶找一個更安全的地方。果然,漢中的儲藏地孔廟在文物轉移後不久就被日軍的飛機炸燬了。下一個目的地是四川省的省會成都,去成都的路上要經過許多交叉的渡口,滿裝古物箱件的船隻逆流而上,只能靠人力拉。文物剛到成都,又一道命令下來了,要把它們再運150公里到峨眉山。這批文物從此被藏在峨眉山的兩座廟裡,直到抗日戰爭結束。
倉促間從南京轉走大批文物是一件花費很大的事情。杭立武先生是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成員之一,也是前庚子賠款的執行秘書,他在1937年11月到12月間為文物轉移籌備了足夠的資金。為了保證裝運的及時迅速,蔣介石私人的交通工具也被用來支援文物西遷。
作為當時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馬衡對所有這些動盪中的文物遷移都負有根本的責任。從文物到達戰時首都重慶起,他就明確擔負起了這一職責。至於運送文物的故宮工作人員,他們帶著這麼多沉重的箱子,按照不斷下達的一道道命令,輾轉遷移,在1937—1947年這十年漫長的遷移過程中,沒有丟失過一隻文物箱子,實在令人感佩。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戰爭年代的藝術珍品(4)
在遷移的途中,一旦文物找到了一個比較安全的避難之所,工作人員就開啟箱子讓這些珍寶見見天日,因為對於書畫作品來說,為了防潮防蟲,每隔一年半年晾一次是很重要的。
儘管中日戰爭期間時時有被炮彈轟炸的危險,生活條件也非常艱苦,但一些皇家藝術珍品還是在中國的西部偶爾展出。1943年12月間,一個小型的書畫展覽在重慶中央圖書館的三間展室舉行。1944年,在貴州省貴陽市的省立美術館舉辦了一次小型展覽。1947年日本戰敗以後,在重慶中央圖書館舉行了最後一次小型展覽,這次展會主要是為了向國寶道別。
◎ 中日戰爭及其後果
對於北平故宮在日軍佔領北平的八年間發生的事情我們所知甚少。日軍在1937年9月佔領北平的時候,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已經帶了部分珍寶西遷,故宮的工作人員十分明智地向國民政府發出了尋求保護的請求。在淪陷的北平等待了一個多月後,他們在11月終於等到了政府方面的訓令:“折呈悉……該院留平工作人員處境艱危,自屬實情。目前應於可能範圍內,盡力維持。仰即遵照。”換句話說,這個從遙遠的安全之境發來的命令是在表示:你們只能靠自己。待在你們的崗位上,堅持住!
1937年以後馬衡不在的日子裡,負責故宮日常工作的是總務處處長張庭濟。日本方面妄圖派日本人擔任故宮的院長或顧問,但由於遭到故宮工作人員的堅決抵制而未果。日本人也不得隨意進入故宮,除非帶有介紹信,否則會被留守的工作人員拒之門外。
在此期間,故宮遭到了幾次破壞。1938年6月15日,日軍佔領北平還不到一年,就從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