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
兩人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聊了很長時間,都有信心完成好今後的各項任務。
熄燈的哨聲響了,兩人關了房間裡的燈,躺在床上,還在竊竊私語。
1972年4月,C團下一批接收的新飛行員就要到了,為了給他們倒出地方,張志宏他們這“十八顆青松”被轉到了D團,進行新機種的改裝訓練。雖然他們參軍已經六年了,飛行也有快三年了,但是到了D團,仍然是新飛行員。這就是部隊的規律,只要沒有新人補充,不管你有多老,都摘不掉這個“新”字。
這不,他們到了D團後,原來D團的一批60年參軍的飛行員才剛剛摘掉了“新”字,變成了老飛行員。他們在航校整整呆了八年,號稱是經過“八年抗戰”的飛行員。因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打了八年,他們在航校也是八年。
到了D團後,每一個新飛行員都由一個老飛行員帶,稱為長、僚機,每一對長、僚機住一個房間,張志宏自然就不能和陳大壯住在一起了,這是六年來他們第一次分開。雖然不住一個房間,但仍然在一個大隊,一切活動還都在一起,這也是他們倆感到慶幸的。
改裝訓練的程式和在航校初教團、高教團的訓練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先學習理論,座艙實行,熟記飛機的各種資料,各個動作的操縱要領,特殊情況的處理;然後上飛機後,就是起落航線飛行、特技飛行、編隊飛行、航行等一般氣象的課目。一個練習一個練習的飛,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這些動作都是以前飛過的動作,只不過飛機先進了,座艙裡的裝置增加了,因為是亞音素飛機,起飛、著陸和特技飛行的速度增大了。
經常在大速度飛行的飛機,一般在小速度時,飛機的安定性就要變差,這對於著陸來說,就要求操縱飛機的準確性要高,動作稍微粗猛一點,飛機就可能出現失速等不安定的情況。
在特技飛行中,由於速度的增大,作一個曲線運動,需要的向心力加大,產生的載荷也要加大,飛行員身上承受的壓力也增大,容易出現“黑視”的現象,也就是眼睛短時間的看不見東西,所以凡是飛特技,飛行員都要身穿抗壓服。
這些特點都是和其他飛過的機種所不同的。張志宏他們雖然還是叫新飛行員,但他們畢竟已經飛了200多個小時了,要是在抗美援朝時期,早就是一個成熟的老飛行員了,這些新的特點,只要理論學明白,飛行中稍加註意,就完全可以飛好。
但是在實際飛行中,每個課目還是要先帶飛,然後再放單飛,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來。一般氣象的訓練進行了大半年,然後進入儀表訓練,為複雜氣象的訓練作準備。儀表訓練可以和其他的練習穿插進行,飛夠應飛的次數,經考試合格後,全團才能進入複雜氣象訓練。
初期的複雜氣象飛行和在C團時一樣,都是穿雲圖的帶飛和單飛,單穿雲圖飛完後,還要訓練雙機穿雲,因為D團是戰鬥團,擔負著戰鬥值班的任務,而值班的最小戰鬥集體是雙機,所以必須學會雙機的穿雲飛行。到能擔負戰鬥值班任務了,才能算是一個戰鬥員。
雖然是集中的改裝訓練,但是不像在航校時抓得那麼緊,還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訓練。軍事、政治一樣不能少,再加上批判林陳反黨集團的教育是全國的頭等大事,政治教育的內容相對比較多,飛行訓練的時間就比較少了。
訓練是比較平淡的,改裝是比較安全的,沒有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又過了半年多的時間,新飛行員的兩種氣象的訓練基本結束,經過上級的批准,可以擔負戰鬥值班的任務了。
在和平年代,沒有什麼仗打,戰鬥值班就像一名長期站崗的哨兵,隨時待命出擊,雖然沒有戰事,但對於剛參加值班的新飛行員來說,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要經過技術和心理素質的鍛鍊。
………【第九十五章:突發事件(九)】………
張志宏第一次參加戰鬥值班時,心情還是十分緊張的。平時的值班兵力是雙機,遇到節假日和有重大事情時,為四機。戰鬥值班分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等級,一等值班等級最高,要求飛行員全副武裝,坐在飛機座艙裡,一有情況,在三分鐘之內就能起飛;二等值班,飛行員在戰鬥值班休息室裡待命,有情況時,邊穿戴飛行裝具,邊往飛機上跑,要求在兩分鐘之內做好一等準備;三等值班則在飛行員宿舍裡穿好飛行服,準備好飛行裝具,隨時待命,轉換等級。
除了等級值班以外,還安排應急梯隊,被排上應急梯隊的人員,雖然不著飛行服,但是行動要受到限制,不能隨便離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