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業原料生產“亮菌甲素”而致多人死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目前政府監察、藥監、公安等職能部門介入調查此案。據介紹,假藥事件發生後,齊齊哈爾警方依法迅速對事件的相關責任人採取措施,目前已有包括法人代表、廠長、副廠長、採購員、化驗員、技術廠長、化驗室主任在內的責任人被警方控制,另有一批公司相關人員接受了警方調查。除廣東省成為齊齊哈爾製藥二廠假藥的重災區外,該廠的假藥還波及全國許多地區,該廠生產的其他藥品也相繼下架。假藥致命案將會給該廠帶來災難性的打擊,受害者不僅是消費者,也包括製假造假的責任人員,同時還會殃及廠裡員工的生活及齊齊哈爾市的形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本末倒置的現象還有許多,不少人因為本末倒置而深受其害。如果我們能夠從中國文化和祖先身上吸收一些智慧及養分,也許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人生會更穩健。
(原載2006年6月28日《中華新聞報》F4 副刊·非新聞,有改動)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1)
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
—— 做人要淡泊
“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這句賢文是說人的志向會在養尊處優中喪失,心志會因淡泊而明晰、高遠。這句賢文旨在教導人們,做人要淡泊。在《增廣賢文》中,關於做人要淡泊的內容還有: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壞。
適志在花柳燦爛、笙歌沸騰處,那都是一場幻境界;得趣於木落草枯、聲稀味淡中,才覓得一些真訊息。
淡泊以明智,寧靜以致遠。
在我國曆史和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崇尚淡泊的名人智士,他們的嘉言懿行值得我們學習;也有不少因貪戀名利而深受其害的教訓,值得我們借鑑。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一個人如果貪慾太重,必然會影響志向和事業。只有淡泊和寧靜,才能集中時間和精力成就事業,實現人生目標。當今的社會資訊爆炸、物慾橫流,許多人浮躁不安,跳槽頻繁,事業難成。當今社會之所以很難產生《紅樓夢》式的文學作品和《本草綱目》式的科學著作,不是現代人沒有曹雪芹和李時珍聰明,而是現在誘惑的東西比他們所處的時代要多得多,現代人要面對因特網、卡拉OK、世界盃比賽、交友沙龍等種種誘惑,能夠靜下心來搞創作、做學問的人很少。媒體經常報道一些稍有點名氣的學者,也耐不住寂寞,做了金錢的奴隸,想著法子出賣良心,褻瀆學術,為自己口袋裡撈錢,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做學問。
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勝數,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儘可能多的東西,其實慾望太多,反而會成為累贅。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的呢?
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漢代大儒董仲舒學習。董仲舒是漢武帝時人,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採納,因此可以算是帝王之師。然而,董仲舒淡泊名利、潛心治學的故事更值得我們一讀,他留下了一個“目不窺園”的故事。
為了能夠潛心學習,董仲舒整天鑽在書房裡,什麼事情也不過問,吃的、穿的也不像別人那麼講究。據說在他家旁邊有一個花園,裡面長滿了各種鮮花,夏天蝴蝶成群,翩翩起舞,景色美麗。然而,由於學習過於刻苦,董仲舒三年中竟沒有踏進過花園一步,因此後人都稱他“三年不窺園”,可見他學習的專一。經過不懈的努力,董仲舒終於成為一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成功,和他專心學習,不為雜事所累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這也就是《增廣賢文》所說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君子之交,淡淡如水
鄭板橋是我國清朝著名的詩人、畫家、文學家,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以助農民訴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他淡泊名利,為官清廉,坦蕩直率,為世人所稱道,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關於為人處世的寶貴精神財富,比如“難得糊塗”的名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句,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鄭板橋一向潔身自好,不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當時許多官紳都願意與他交往,為的是附庸風雅,提高名聲,還有的官紳想得到他的字畫,為自己臉上貼金。一次,一個州臺大人慶賀生日,幾次派人去請鄭板橋。鄭板橋無奈,帶上一軸畫和一缸酒,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