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再讓這支人馬大張旗鼓地開進來。這樣一連幾次進出,洛陽的人都鬧不清董卓到底調來多少兵馬。原來屬何進手下的將士看到董卓勢力大,也紛紛投靠董卓。這樣一來,洛陽的兵權就全落到了董卓手裡。
為了獨攬大權,董卓決定廢掉漢少帝,另立少帝的弟弟陳留王劉協。他知道洛陽城裡計程車族官員,數袁家的勢力大,就請袁紹來商量這件事。
董卓說:“我看陳留王比現在的皇帝強,我打算立他為帝,您看怎麼樣?”
袁紹回答說:“皇上年紀輕,剛剛即位,也沒有聽到有什麼過失。您要廢他,只怕天下的人不服。”
董卓碰了個釘子,氣得瞪圓雙眼,把手按著劍把,威脅著說:“大權在我手裡。我要這樣做,誰敢反對?難道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夠快嗎?”
袁紹也氣紅了臉,說:“天下的好漢難道只有你姓董的一個人!”一面說,一面拔出佩刀,走了出去。他怕董卓不會放過他,就匆忙奔往冀州(約當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端和河南北端)去了。袁紹的弟弟袁術聽到訊息,也逃出洛陽,出奔南陽(在今河南省)。
袁紹兄弟走了以後,董卓就召集文武百官,宣佈廢立的決定。劉協即了皇位,這就是漢獻帝。董卓自己當了相國。
董卓原是極其殘忍的傢伙。他擔任相國之後,縱容兵士殘殺無辜的百姓。有一次,洛陽附近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舉行廟會。百姓齊集在那裡趕集。董卓派兵到那裡,竟把集上的男子都殺死,還把擄掠到的婦女和財物,用百姓的牛車裝載著,耀武揚威地回到洛陽。一路上高呼萬歲,說打了大勝仗回來啦。
董卓的倒行逆施,造成洛陽城一片混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紛紛離開洛陽,其中包括洛陽的典軍校尉曹操。
……
。。。
 ;。。。 ; ;
87 曹操起兵
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亳音bó;)人。他父親曹嵩,是個宦官的養子。曹操從小聰明機靈,辦事能幹。當時有一個名士叫許劭(音shà;o),善於品評人物。曹操年青時候,去請他評論。許劭說:“你這個人呀,如果在太平時代,可能成為能臣;要是在亂世,你會成為奸雄。”
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員)。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左右。他立下禁令,誰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門大族,都用大棒責打。
那時候,蹇碩有個叔父,是個出名的惡霸,依仗蹇碩的權勢在洛陽橫行不法,誰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裡帶刀亂鬧,觸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來頭多大,把他抓起來,用五色棒一陣痛打。那個惡霸經受不起,當場就死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洛陽。大家都稱讚曹操不怕權勢,執法嚴明。宦官對他又恨又怕,後來,把他調出洛陽,去當一名縣令。
黃巾起義的時候,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派到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縣)一帶鎮壓起義。他打敗了波才領導的黃巾軍。東漢王朝認為他作戰有功,把他提升為濟南相。過了幾年,他才重新回到洛陽。
董卓進了洛陽,為了籠絡人心,用高官厚祿收買一些官員。他聽說曹操有點名氣,就把曹操提升為驍騎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遲早要垮臺,不願在董卓手下辦事,他冒險逃出濟陽,到陳留(今河南陳留縣)去找他父親。
曹操的父親在陳留有點財產。曹操回到陳留,得到父親同意,花錢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當地有個財主衛茲,也拿出很多錢和糧食來幫助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帶著一千人來投奔曹操。曹操逐漸聚集了五千多人馬。他一面操練兵馬,一面派人探聽各處動靜。
自從黃巾起義後,各州各郡,都擁有一支人馬。許多州郡的刺史、太守,本來有割據野心,趁洛陽大亂,借聲討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其中聲勢最大的要數袁紹。
袁紹自從在洛陽同董卓鬧翻以後,跑到冀州,當了渤海太守。因為袁紹是個大士族,冀州牧韓馥又是袁家的老部下,所以袁紹很快就在渤海郡組織了一支人馬。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討伐董卓大軍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袁紹做盟主。
各地起兵的訊息傳到洛陽,董卓有點害怕起來。他不顧大臣們反對,決定把漢獻帝和上百萬人口遷到長安,自己留在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