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上鬲了。當然就成了惡性迴圈,越吃瀉藥越脹。”
陳承聽完,恍然大悟,連連點頭,道:“是這麼個道理。那現在用吐法還有用嗎?”
葉知秋道:“現脾胃受傷太厲害,不能冒然用吐法了,應該先醒脾,把脾胃的運化功能恢復了,然後再用吐法把前邊吃進去的亂七八糟的食物湯藥都吐出來。才有可能治好這個病。”
旁邊老者一聽,到底是大名鼎鼎的知秋國舅,一上來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找到了治療的辦法,看來,少爺一條小命有救了!”
可是,老者高興得早了點,接下來,葉知秋說的話,又讓他心涼了半截()。只見葉知秋站起身,在屋裡轉了幾個圈,沉吟著慢慢說道:“現在有個很危險的問題,病人吃了這麼多瀉藥,都聚集在體內,一旦上下通了,一起發作起來,那時候,便如同決堤的洪水,奔湧而下,只怕等不到三天,就會活活拉死!”
床上少年已經奄奄一息,不過神志還是清醒的,聽了這話,不禁苦笑,道:“想不到,我蘇軾大好男兒,竟然死於吃食!可悲可嘆!”
葉知秋正要坐回凳子,一聽這話,屁股一歪差點坐到地上。幸虧旁邊陳承一把把他拉住:“國舅小心!”
葉知秋挪了挪屁股,在凳子上坐穩,瞪眼瞧著那少年:“你,你叫,蘇軾?”
少年點點頭,有些疑惑地瞧著他。
葉知秋喜道:“眉州眉山有位文豪名叫蘇洵,你知道嗎?”
這個時候,蘇軾年紀還小,還沒有成名,如果眼前這位真的就是文學家蘇軾,那就只能提他父親蘇洵,而不能直接提他,否則不好解釋自己究竟怎麼知道的。
這少年,正是一代文豪蘇軾蘇東坡!這是才十五歲,奉父親之命,帶著老僕出川遊離天下,增長見聞。來到京城,不想因為貪吃,又遇到庸醫,差點把小命給送了。
那少年聽到他提到父親的,面露喜色,道:“蘇洵就是家父。——國舅爺認識家父?”
葉知秋笑了,心想中國人哪位不知道你們蘇家三位大文豪?就算不知道你,只要讀過《三字經》,也知道“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啊,這位大器晚成的文豪,就是你的老爹,唐宋八大家,你們家就佔了三位!就算不認識字的人,也知道“東坡肘子”這道菜,這也是你的招牌啊!還有你拼死吃河豚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這就難怪你這次吃撐著,你本來就是個美食家,或者說是個吃貨。
………【第194章 文豪擺攤】………
第194章 文豪擺攤
葉知秋前些日子還冒用了蘇軾的大江東去那首赤壁賦,因而贏得了可馨姑娘的芳心()。算起來,這蘇軾也是半個媒人,便道:“令尊錦繡文章我是久有耳聞,公子氣度不凡,將來肯定能青出於藍勝於藍。”
蘇軾苦笑,道:“我這都要死了,還勝什麼藍呀!”
既然知道眼前這位少年就是大文豪蘇東坡,那肯定就死不了,眼前這個不過是有驚無險罷了。當下胸有成竹笑道:“放心,有我在,你就把心踏踏實實放在肚子裡,看我如何給你把這不治之症治好了!”
這句話說得很是豪邁,蘇軾不知道葉知秋的本事,卻被他這種超強的自信所感染,道:“那我就先多謝國舅救命之恩了()!”
“哈哈,我還沒給你治,談不上救命之恩。”
“國舅這份自信,就已經讓我知道,我這小命,已經找回來了。”
葉知秋大笑,走到桌前,提筆寫了一道方子,遞給那老者道:“照方抓藥,馬上煎服!”
老者就近抓藥,馬上熬藥,很快送上來,蘇軾服下,過不了片刻,腹痛如刀攪,老者和陳承大驚失色,緊張地望著葉知秋。
葉知秋卻依舊笑容滿面,道:“不用緊張,這是脾胃初醒,開始運化他體內瘀積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吃食和藥水了。”當下,又提筆寫了一道方子,讓老者照方抓藥煎熬。
湯藥送來服下,過了片刻,葉知秋讓老者準備好木盆放在床頭。然後讓蘇軾自己用手指頭伸進喉嚨裡搔咽喉,立即,蘇軾哇了一聲,翻江倒海地大吐起來。整整吐了一大木盆!高高鼓起的肚子也癟了下去。
嘔完了,蘇軾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道:“哎呀,眼前亮多了!好舒服!”
葉知秋微笑,提筆又寫了一道方子,遞給老者道:“照方抓藥,這付藥不著急吃,再過一個時辰再吃。到晚上,你們少爺狠拉肚子,這是整個治療中最危險的階段,那時候我再來,我得守著,不能出任何問題。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