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鷹坊熬鷹,蜑戶秘方(第1/2 頁)
採珠人,就是以採珍珠謀生的人。
耕海採珠,以珠易米,自古秦起便有采珠人,沿海地區不易耕種,採珠人下海採珍珠換取大米。
珍珠漂亮,珍珠粉養顏,尤其受宮廷喜歡,某些時期的墓葬也常用,都知道死人墓葬有口含玉,嘴裡給塞塊玉,其實以前有些是嘴裡含珍珠的,與珍珠粉同效,可以保屍身不腐。
珍珠分南北,南方叫南珠北方叫東珠,北方出產的珍珠或許因為數量稀少,更為珍貴,僅限皇家使用,甚至有私藏東珠的大臣是要被殺頭的。
至於為什麼北方產的珍珠叫“東珠”?
這裡面還有些傳說,這東珠的“東”字,有人說是取自於北方遊牧民族信仰崇拜的一種神鳥,海東青。
北方珍珠產於東北黑龍江鴨綠江一帶的淡水流域,高緯度地區天寒地凍,採珠尤其困難,能耐低溫跳進冰水裡採珠的戰鬥民族,不是沒有,但是多少有點反人類。
而當時除了這種不要命的冰桶挑戰採珠人以外,還有一種採珠方法。
珍珠產於蚌裡,鴨綠江上有天鵝和鶴食蚌,這珍珠自然一併也就吃了,而海東青正是北方遊牧民族馴養來捕獵這些水鳥的,捕來剖開,這珍珠就有了。
所以有人說這“東珠”的說法,就是取這海東青的字來的。
因為海東青之神聖稀少,甚至還讓兩個北方遊牧民族打過仗,據說北方至今還有鷹路,鷹坊等大景朝廷扶持的機構,養著一些專門尋找捕捉馴養海東青的熬鷹人。
你看,京城外奇人異事甚多。
大景北方有這鷹坊,熬鷹人,海東青,東珠,南方也不逞多讓。
前朝皇帝對珍珠也很痴迷,曾大舉在南方閩廣之地的大埔開採珍珠,閩廣地對這些靠海為生的採珠捕魚人稱呼叫,蜑戶。
南海沒有北方這種遊牧民族養鷹採珠的門道,但蜑戶也有自己的神異門道。
天工開物上就有記載,蜑戶採珠每歲必以三月,時牲殺祭海神,極其虔敬,戶生啖海腥,入水能視水色,知蛟龍所在,則不敢侵犯。
蜑戶有海神祭祀之傳統,保佑平安,且有生食海中魚蝦等食養秘方,可養水性養視力,入海視物完全不受海水影響,透過水色也能看的一清二楚,還通曉海中的洋流蛟龍辨識之法,規避危險。
雖然同為採珠行當,但北有養鷹獵鶴,南有蜑戶探海,因地制宜,不得不說,一行有一行的門道,一行有一行的本事。
當然了,蜑戶探海之法也確實危險,這個年代科技也不發達,珍珠蚌都在海里,下水採珠,淹死會水的,你再大的本事也得有面對危險的心理準備。
十萬壯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魚腹間。
這是《採珠行》裡的一句話。
前朝皇帝痴迷珍珠曾幹過的事,為了大肆開採南珠,曾在閩廣之地,水上八千採珠舶,強徵八千採珠人,溺死者眾。
林壽今夜往生井裡縫的採珠人,就是當年前朝皇帝強徵採珠的八千採珠人之一。
一個蜑戶,大師級採珠人。
通水性,曉洋流,海中尋珠蚌如探囊取物,能耐的都不行了,但最後,死在了當時前朝皇帝組織的那次採珠上。
林壽看他走馬燈,不是淹死的。
當日,他乘這個採珠舶到海上,腰間繫繩,攜籃投水,閉氣下潛海中尋蚌採珠,每感肺中氣盡,取攜帶於身上的豬尿泡吸一口,繼續採珠。
這豬尿泡小孩拿它吹氣球,到採珠人這它裡面提前灌氣,就跟氧氣瓶一個用,靠它延長下水時間,尋蚌採珠尋到豬尿泡裡的氣也用完了,一抻腰上這繩子,上面採珠舶上的人就得嘩啦拉你上去,慢了,性命之憂,你就溺死了。
林壽縫的這大師採珠人,經驗豐富,本事大,倒是沒有溺水,一趟收穫頗豐,但那日採珠,他在海底見到一個洞窟,仗著本事傍身隨遊了進去,洞窟裡面有奇巧構造,形成一個空洞。
空洞裡,遍地堆積成山的珍珠!
採珠人先是傻眼,隨即狂喜,發財了!一把把往手裡抓,往臉上蹭,往懷裡塞,這海底洞窟裡怎這麼多珍珠!帶都帶不走,他踩著遍地珍珠往裡走,突然看見眼前出現一個遍體圓潤剔透的的“珍珠雞”,珍珠雞正往外下蛋呢,那蛋就是珍珠。
哎呀!這!下珍珠蛋的雞!
採珠人也是給蒙了心了,上去就要抱這珍珠雞,但突然感覺一陣頭暈噁心,啪嗒,倒地不起,心悸抽搐著。
不一會,腰上的繩子開始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