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人(姓卞的走了,排長換了人),年輕荒唐,出去搞男女關係,陳立朝先從他那裡偷來開牢門的鑰匙,開了鎖,再把鑰匙送還??處。出了牢獄往哪裡走呢?這不僅關係到能逃脫不能逃脫,也關係到出去以後的工作。道峪出去向北六十里是西安,??過西安北上就是陝北,最好是能逃到陝北。可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夜間十一點鐘出走,天亮以後正好要過西安,西安是國民黨當時在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胡宗南總部的所在地,??過那裡無異是自投羅網。那時從西安到延安一路有好幾道國民黨的防線,沒有特殊關係是難以透過的。所以向北是不能走的。向東是隴海路,這是一條最方便的交通線,然而順鐵路跑,快倒快,但是他們發現犯人跑了,必然首先從鐵路上追捕,不僅從後面可以追,還能發電報打電話,從前面佈置人來截,這條路肯定是他們的主要追捕線,因此不能走。往西走,是進甘肅的路,一則那裡一無親二無故,毫無社會關係,而當時的民族存亡,關鍵在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越獄後的大事仍然離不開抗日,抗戰在華北、華中、華南一帶,上西北跑幹什麼!向南是漢中,前面說過,都是崎嶇山路,很不好走,而且和向西同樣,是脫離實際的。東南西北都不能走,上哪去呀!後來想到個出路,出監獄開始沿終南山邊向東??藍田,出黑龍關,順商洛大道繞道豫西奔盧氏縣再到洛陽,利用舊日關係,暫時落腳,瞭解一下情況,再定下一步的行動。這條路不易使人注意,到豫西后還可以找到一點關係。而且大路容易被人發現,這條路可以走山邊小路較為隱蔽,萬一有人搜捕,可以上山。1943年我卅幾不上四十歲,身強力壯,爬山還可以,跑到藍田就上了到商洛的公路,從公路再插到豫西,這樣就繞出了陝西。即使很快被發覺,他們也拿不出很多人來追趕,因為他們只有一個排,人數又不多,至少需要留半數看家,只能拿十多人出來,東西南北判斷不出追趕的方向,是很難追查的。這是??過精心考慮的。因為很清楚,萬一跑不成,那是必死。逃跑雖有九死危險,還有一生的希望,不跑的話,十打十的死。
後來事實證明,解放戰爭中,所有關在道峪監獄的人都被他們一把火燒死了。(靖玉仲補充:38年後,1981年爸爸又去過西安遠郊終南山下的白道峪村,還有幸見到了當年為囚徒剃頭的師傅。據當地群眾介紹,解放前夕,獄方命令在押的犯人在山坡上挖坑,待坑挖好,把犯人推下坑活活埋了;有一部分則是趕進了磚窯,活活給燒死了,竟無一人倖存,真是慘絕人寰。) 當時下這個決心,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我在陝西楊虎城部任過中校參謀,對陝西地理熟悉。抗戰幾年中,我對國民黨在陝西的兵力佈置與北邊延安的關係有所瞭解,才選擇走這條路。
這段??歷,其實用一句話就概括了,叫做越獄成功。從守備??嚴、關押*的集中營越獄逃跑,然後千里迢迢,??過反動統治的地區,一般說,成功的機會是很少的。而且,當時我是獨立活動,和組織上沒有聯絡,外邊沒有接應,更加重了逃跑的困難,所以說成功帶有很大偶然性。可是,仔細想來,也還有些必然性的因素,耐人尋味。比如說,素不相識的國民黨士兵,肯於冒性命危險和我一起逃跑,這就說明被強迫當兵的農民是善良的,他們把國民黨軍隊看成牢獄,一有機會便冒死逃走。因此,我不避煩瑣,把一些細節也追憶如下: 。 想看書來
越獄(3)
在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有一天我瞭解看守的兩個排,又有四個班上山去砍樹了,監獄只留兩個班看守,四周崗樓也沒設崗。我認為時機到了。1943年5月19日晚上,陳立朝按照預定計劃,和別人調換了值班的時間,上十點到十二點的崗,另一位約好的看守兵上門崗。到十一點鐘,監獄的看守和衛兵都已??入睡。在這寂靜的夜晚,陳立朝給我開啟牢門。我相信那時同我在一個大房子(大房子內又隔成幾間小房子)裡的難友們一定有人醒著,開門他們是會知道的,但他們都默不作聲,沒有一人聲張,給了我最大的支援,使我得以順利地出走。從被關押的院子出來,到西南角碉堡附近越監獄外牆。陳立朝在底下託了我一把,我不顧刺疼,抓住鐵絲網上的木樁,跨過鐵絲網跳了下去。接著,陳立朝也跳下來,相約同跑的那個帶班的老兵說,他要從大門出來。他有條件,當然可以。可我們出來後,不見他人影,此時一髮千鈞,在那種情況下不能容許久候,只在附近稍停一下,我和陳立朝馬上就沿著終南山邊向東走了。因為越獄前,我不便將越獄後的路線告訴他們,就失去了聯絡,再無下落。監獄就在村邊上,夜深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