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頁)
,對之後航海圖的測繪有深遠影響。據說,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針進行海上導航的,就是北宋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在《萍州可談》一書中記錄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現在,大宋只剩下了一個名字與歷史上一般無二,開國皇帝在位期間,也是費盡心血,在各行各業灌輸新的科學的知識,目前的年代,還是公元1088年,指南針的運用早就提前了幾十年。
其實,此時的大宋,還不但是解決了方向的問題,船舵技術亦有所創新,例如在舵葉上開許多孔,減少水的阻力,西方要到20世紀才採用這種“開孔舵”貨船。
還有,在桅杆下使用了轉軸,能調整帆的角度,以迎合風向,就老約翰一行人駕駛的,自以為技術最超前的海船,船桅也是不能動的。
船尾使用了平衡舵,將部分舵面分布在舵柱的前方,以縮短舵壓力中心與舵軸的距離,操作起來更加輕便靈活。
船身有成排的釘帽顯露在外面,說明造船時使用了“釘接榫合”的技術,老約翰的船隻只是用皮條、繩索捆綁好而已。
應該說,這次打造商船,也是佔了郡主身份的光,才借用到不少官船戰船的先進裝置。
再加上阿圓曾經夜不能寐,反覆回憶《泰坦尼克號》是怎麼船艙漏水進而陣亡的,來親自操作的隔艙設計:用隔板將船艙分為若干個互不相通的空間,一旦船艙漏水,也只是區域性受影響,不會令全船沉沒。
在已經做了這樣充分的準備之後,現在你來告訴我風向不對了?阿圓橫眉立目,猛一跺腳,老約翰情知不好,立刻撒丫子就跑。
這廝是故意的!
可是,自己也太渾了!光想著把船造好,有傑克他們領著路走就行了,根本沒琢磨風向還要講究。
初中時地理課上就講到了季風的問題,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範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以一年為週期的大範圍的冬夏季節盛行風向相反的現象。
春暖花開的日子,恰恰好,要迎來溫暖溼潤的東南季風。
阿圓蹲在地上,抓了一隻碳棒開始描繪世界地圖,真的是風向不對嗎?
從杭州灣出發,最近的路線應該是向西南走,過馬六甲海峽,從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然後穿過紅海、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再透過直布羅陀海峽,像北行駛,就可以在英格蘭島安全著陸了。
缺心眼的人才頂著風向東走呢!
航海事業還是一片空白,老約翰他們竟然飄到了大宋也真神奇,更難得是他們自己都沒鬧清楚自己在哪兒,又是從什麼方位出發的,現在還仗恃著那一點航海經歷來取笑自己,姐伸手就能畫出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你能嗎?根本沒見過吧?(未完待續……)
PS:感謝褰裳和lizzie110的平安符,感謝雲楓樹的兩張粉紅,感謝紫晶果子、風舞紫櫻的粉紅票,第一更送到!
第二百九十七章 懦弱的問題
只因為自己無知,又倒黴的遇到海面上神鬼難測的轉換風向,就想當然判斷別人是要安排船隊頂風逆行,老約翰啊,你白嚇了姐一大跳啦!
不過,這樣一來,指望傑克等人能把阿福領到自家的國家去,估計很懸,還是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第一趟出海,權當試水,探測一下馬六甲海峽存在嗎?蘇伊士運河開挖了嗎?
也幸虧老約翰的提醒,讓此次航海的準備工作重心做了調整,向西南探訪其他的國家,能做成生意是最好,做不成,留著命回來等待下一次探險。
阿圓思來想去,最終,還是萬分捨不得的把地面上的世界地圖給塗抹掉了,沒辦法解釋啊,你一個鄉下土豹子,怎麼可能知道幾萬裡地之外的面貌?
不過,對於阿福,還是可以私下裡傳授一番機宜的,畢竟,現在的引航人掌舵人都得是他。
只是不知道,當新船經受過一場風雨的考驗,終於可以揚帆遠航的時候,盧苗苗會不會已經被找到了。
一對冤家,互相是互相的希望,彼此是彼此的羈絆。
養在深閨的小姐,已經離家出走了兩個多月了,到底是自己躲著不肯出來,還是已經被擄拐被傷害?
阿福照例熬到天黑才返回郡主府,半個臉上火之後額外的巨大,眼珠子裡面都是血絲,估計現在,盧尚書才算真的相信了,盧苗苗此次出走,沒有跟阿福在一起。
“嫂子。苗苗一定是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