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次就按出徵將士五成、留守將士兩成、領民三成的比例來分配,然後按照功勳大小的先後順序來分配。這一點,你們倆要緊密配合。”
說完,看向蔡輝、林風。
“諾!”兩人齊聲應諾。
“承業,出征將士,傷亡者眾,你要做好安撫、撫卹的工作。同時,你要帶領謝庚辛、周泰等將領做好功勳統計的工作,有功必賞!”
“諾!”
“如果我沒記錯,黃巾起義結束以來,我們領地及千壁寨透過繳費俘獲的土匪,也有兩萬多人,接下去給你一個月時間,將這次出征傷亡的缺口補上,同時,以後所有的土匪俘虜除非實在不適合繼續當兵的、不願意當兵的外,其餘的都轉成我們領地的守備兵員,並加強練兵工作,讓他們成為我們領地兵源的有效補充。”
“諾!”
“還有,每年可以在領地舉行一次募兵工作,本著自願原則,優中選優,一次選拔兵源的數量,不超過領地總人口的1%,可以少,但絕對不能超過!此事,以後著為永例!”在領地的募兵政策,在葉騰的腦中考慮許久,今天終於透過此次小碰頭會議,把它敲定下來。
“諾!”
“今天天色已晚,我們就先去軍營,讓將士出來,做好他們的安頓工作。漢民和鮮卑俘虜明天再來。”
“諾!”兩人齊聲。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葉騰也跟著林風、蔡輝等,忙忙碌碌地安置漢民、女俘,獎賞立功將士、撫卹傷亡者。
最後,在所有人的一道努力下,將此次北征的收穫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統計:
1、出征將士雖然有傷亡,但等級都得到了提升,戰鬥經驗更加豐富,特別是後期草原部族更加警惕的情況下,許多時候實際上是正面廝殺,騎兵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所以,部隊的整體戰鬥力,不減反增。
2、從異族屠刀下,總共救出了六萬八千多人,這些人感念葉騰的救命之恩,且家破人亡、無處可去,所有人都選擇加入天馬城後,忠誠度都不低。且其中發現了大師級牧民李升,大師級木匠魯大用,高階工匠20多人,且這批人的資質普遍都不低,b級以上資質者甚多,大大豐富了領地的整體底蘊。
3、鮮卑女俘共三萬五千多人,大大緩解了原先領地男多女少的現狀。成功將男女比例從約七比三變成接近六成一比三成九,極大的消除了隱患,就衝這一條,征戰異族的光輝事業就不能停!
4、此次北征,收穫戰馬2萬6千餘匹,徹底改變了原先領地戰馬捉襟見肘的局面,關鍵是其中還有不少的母馬和未騸的種馬,這是原先有錢都沒地方買的。一如中原對草原鐵器的禁運,草原輸入到中原的戰馬,基本都是騸過的公馬。因此,從今以後,天馬城不但能為所有的騎兵配上戰馬,還能讓領地真正建立起牧場,飼養自己的戰馬。
5、駑馬、牛、羊等牲畜超過百萬匹,當然主要以羊為主,這不但能為領地提供充足的耕牛、更充足的運力,讓領地發展起自己的畜牧業,必將大大改善領地的飲食結構。
6、繳獲的金幣達92萬,金銀珠寶估計價值也在10萬左右。
7、其他武器、鎧甲、糧食、資源不在少數。
將這次繳獲,除了留下80萬金之後,葉騰把其他所有的東西,都交給了林風、蔡輝等,以便他們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軍隊建設及領地建設。
接下來,葉騰又花費了幾天時間梳理了領地的一些事務性工作,參加了出征將士的慶功、封賞宴會,以及其他的一些領地活動。
12月7日,返回縣城,去李氏醫館閉關煉丹、修煉武技。
12月26日,葉騰忽然得到林風傳訊:從草原南歸的漢民中,有個叫張先的人知道張遼行蹤。
張先,今年32歲,高階礦工,因其工作性質,在一次鮮卑人南下打草谷時,其正好在野外探礦,被鮮卑人擄走,至今已經三年餘。
據張先說,因其單獨一人被擄,家人尚在雁門郡治所陰館,他剛好有個剛出五服的族侄名張遼,今年16歲,不知道是不是主公要找的人?
葉騰一看恰好能對上號,就讓領地派一個將領,將此人送來,並特地交代,必須保證此人的安全。
第六十五章 陰館訪張遼
12月28日,葉騰在葉府見到張先,這次護送張先來的,是剛剛透過草原征戰,晉升地級武將的周泰。
“你的祖上是否姓聶?”雙方寒暄過後,葉騰冷不丁地試探了下。看張先猶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