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度。以後的帝王同樣不能擺脫這樣的誘惑——無休止地消費著。古羅馬暴君尼祿為彌補龐大的開支,削減羅馬帝國與殖民地及其他貿易國之間日益膨脹的赤字,竟然故意降低貨幣價值。當然,這些政策只不過是讓昔日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部分原因而已。
歷史中從來就不缺少這樣的榜樣。大約在1100年之前,中國就已經發行了紙幣,但最終卻由於超額貨幣流通量導致的通貨膨脹而不得不放棄。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發現了豐富的黃金資源之後,便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西班牙人開始用手裡的黃金到處採購,擴大軍事勢力。但連綿不斷的戰爭最終讓他們的財富喪失殆盡,於是,西班牙政府不得不依賴發行債券來支付債務,曾經擁有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在轉瞬之間便化為泡影。18世紀的法國也經歷過同樣的遭遇,由於貨幣發行量過大而導致惡性的通貨膨脹。
亞伯拉罕·林肯總統曾經根據《法定貨幣法案》(Legal Tender Act)授權政府發行貨幣,結果造成了無法控制的通貨膨脹。儘管負債為南北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但卻讓政府因此而臭名昭著,這種局面幾乎一直延續到1913年建立聯邦儲備為止。
進入20世紀,因貨幣政策而帶來的災難依舊屢見不鮮。20年代的德國,戰事賠款幾乎摧毀了這個國家的整個經濟,為了賠款,政府不得不大量印製貨幣(借新債還舊債)。當然,這種做法的唯一結局,只能是貨幣的大幅度貶值。1934年,美國也捲入了這場大潮。為了儘快結束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總統確定了每盎司黃金35美元的貨幣標準。當然,我們也都知道,多年之後,尼克松和福特步羅斯福的後塵,乾脆取消了黃金本位制,他們希望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
這一政策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它只能促使人們更加瘋狂地投資於黃金。歷史不止一次地告誡我們,當一個國家老老實實地實行金本位時,他就會繁榮昌盛,而一旦脫離金本位,遲早會讓麻煩接踵而來,其間似乎存在著一個長達30年的潛伏期。因此,如果我們從1971年尼克松作出取消金本位決定之日算起,2001年應該進入發病期。事實上,黃金在2002年開始升值。也就是說,取消金本位30年之後,美國的繁榮期也就走到了盡頭。
法定貨幣制度的歷史
回顧歷史的風風雨雨,有些事情總會讓我們感到似曾相識,一個暫時擺脫黃金本位制束縛的國家隨後便跌入無底的深淵,這同樣是我們熟悉的教訓。無論是政客、暴君、政治家還是民主人士,黃金本位制都會迫使他們節制支出。如果一個國家堅持黃金本位制,它就必須量入為出。而一旦脫離黃金本位制,就可以使用法定貨幣,於是,他們就可以無拘無束地消費。
這就是貨幣問題的根源。
只要一個政府能無限制地印製貨幣,它就會麻煩不斷,這是鐵打不動的真理。我們永遠也並不能指望政府去自覺地約束其支出,就像一個剛入學的大學一年級新生,他永遠覺得父親給他的信用卡是花不完的。只要政府覺得必要,它就會毫不猶豫地給自己印出一大堆鈔票。不幸的是,即使是最好的經濟學家,也只能在貨幣已經讓經濟體系無法承載的時候發現這些問題,但總是為時已晚,因為此時的經濟體系恐怕已經崩潰了,亡羊補牢的機會早已經不復存在了。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
羅馬帝國公元前20世紀,為了給日益膨脹的基礎建設提供資金,奧古斯塔斯命令法國金礦晝夜開採。即便如此,黃金儲備仍然跟不上印製貨幣的速度,由此導致通貨膨脹。以後的帝王讓這種趨勢延續著,一直到公元64年,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祿才下令減少流通銀幣的數量。可憐的貨幣政策,再加上政治精英們隨心所欲地糟蹋,使得羅馬帝國的消亡成為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
▲虹▲橋▲書▲吧▲BOOK。▲
第28節:貨幣歷史中的前車之鑑(5)
公元9世紀的中國一種新的發明——紙幣,應運而生。人們把紙幣稱為“飛動的貨幣”,因為一陣微風就能吹走你手裡的鈔票。最初,由於缺少黃銅,紙幣只是作為銅幣的一種臨時替代品,但是到後來,紙幣制度卻陷入了無法控制的局面。而唯一一件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就是無休無止地印刷鈔票,於是,等待他們的只能是無法控制的通貨膨脹。而馬可·波羅卻接受了這個再糟糕不過的想法,他把中國的紙幣帶回了歐洲,而一些人竟然對中國的紙幣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