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日軍在山東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此外,在山東戰局中,他曾抱病受命,禮遇于學忠,阻擋李仙洲,大大改善八路軍在山東的戰略地位。對於羅榮桓在山東戰場的功績,毛澤東在1962年曾有過評價:“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域性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 1943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的命令,羅榮桓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第115師政委、代師長,8月兼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他領導山東軍民實行精兵簡政,同時保留骨幹,培訓幹部,為部隊的再發展準備好充分條件。為此,他強調實行主力地方化,加強連隊基層建設,開展分散性、群眾性游擊戰爭。針對日軍兵力少、政治上孤立的情況,在其對根據地進行“掃蕩〃和“蠶食〃時,羅榮桓同志及時提出“敵人打過來,我們就打過去〃的“翻邊戰術〃,並將山東五個戰略區的抗日鬥爭聯絡起來,互相呼應,互相配合,使日軍首尾難顧,一舉扭轉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被動局面。與此同時,他還領導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為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1944年,羅榮桓開始組織一系列戰役,實行區域性反攻。1945年他指揮部隊在山東全境進行大反攻,控制山東境內的津浦、膠濟和隴海鐵路,收復除濟南、青島等少數城市以外的山東絕大部分地區。1945年6月,他赴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他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羅榮桓奉命組織和率領山東主力部隊6萬餘人進軍東北,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1945年12月,面對國民黨軍對東北的進攻,他強調我軍必須控制中長路兩側廣大地區。 1946年3月,在東北停戰有可能實現的情況下,他提出,在爭取和平時要立足於戰爭;在戰爭時間上,要有長期打算;要進行主力、地方武裝和游擊隊三者結合的運動戰,反對拼命主義,克服大機關、大後方作風。他組織領導了東北地區大兵團作戰中的政治工作。 1947年,羅榮桓為了加強了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隊中推廣第3縱隊訴苦教育的經驗,經過訴苦和新式整軍運動,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增強了戰鬥意志。這一經驗後經毛澤東批示在全軍推廣。一時我軍廣大指戰員和戰士們的階級覺悟空前提高,士氣旺盛,鬥志昂揚,紛紛請戰,要求上前線殺敵立功。部隊的作風、紀律和團結都大大地前進了一步,為遼瀋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1947年,我東北野戰軍發動了夏秋冬季三次攻勢,殲滅蔣軍30萬人,解放了廣大城鄉,迫使50萬蔣軍龜縮在長春、瀋陽、錦州及附近據點。為了全殲東北之敵,加快整個解放戰爭的程序,中央軍委指示東北我軍馬上做好南下作戰的準備。但是,當時擔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林彪,卻不願南下,反而在4月的吉林會議上,提出了“練好兵,打長春”的口號。5月間,林彪又命令兩個縱隊去打長春機場,沒有成功,又提出“久困長圍”的口號,致使部隊徘徊於長春、瀋陽之間,幾個月無所作為。對於林彪的做法,羅榮桓不滿意,多次嚴肅勸他率部南下,中央軍委也多次來電批評,但此時林彪兼任東北局書記和政委,對羅榮桓的規勸根本就聽不進去,羅榮桓只好提議召開東北局常委會討論。 會上,林彪再次強調圍困長春的方針,說目前長春糧食已十分困難,再圍下去,敵人必然會突圍,我們可以圍而殲之。 羅榮桓說:“糧食缺乏,餓死的是老百姓!敵人有空運,糧食彈藥都不缺!我們再圍下去只會浪費時間。中央軍委的幾十份電報都要求我們南下作戰。如果我們不執行‘關門打狗’的指示,讓衛立煌集團40多萬人跑掉,不論跑到那裡,都會給今後的全國解放增加困難。”  
羅榮桓小傳(4)
常委們一致擁護南下打錦州的方針。林彪無奈,只好同意給中央拍電報,彙報東北局常委會討論的結果。可是7月22日給軍委的電報發出後,林彪又藉口糧食困難,汽油不足,西線鐵路被大水沖壞等等理由,仍然按兵不動。 羅榮桓堅決擁護南下方針,他日夜忙著指揮戰勤工作,想盡一切辦法,在冀熱遼地區準備了1億斤糧食,足夠幾十萬部隊食用,準備了足夠的彈藥、汽油、被服,作為後勤保障等。可林彪仍然要等西線鐵路修好才動,甚至向中央提出要華北楊成武兵團先包圍大同,牽制傅作義的兵力,東北部隊才能南下。 8月間,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制定了從東北撤退、確保華中,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