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1/4 頁)
周坤現在拳法層次已經到了化勁的階段!
說謂化勁者,即練神還虛,亦謂之洗髓之功夫。
是將內勁練到至柔至順,謂之柔順之極處,暗勁之終。
丹經雲:“陰陽混成,剛柔悉化,謂之丹熟”。
柔勁之終,是化勁之始,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練神還虛,至形神俱杳,與道合真,以至於無聲無臭,謂之脫丹。
“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謂化勁。
化勁者,與練劃勁不同。
明勁(練氣)內勁(駐骨),亦皆有劃勁。劃勁是兩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謂之短勁。
如同手往著牆抓去,往下一劃,手仍回在自己身上來,故謂之劃勁。
練化勁者,與前兩步功夫之形式無異,所用勁不同。
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就是這個意也。
三回者,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即明勁、內勁、化勁是也。
三回者,明、暗、化勁是一式;九轉者,九轉純陽。
化至虛無而還於純陽。(說白了就是練的全身上下全是內勁!不用刻意發力了!但是這是勁力,不是法力!)所練之時,將手足動作,順其前兩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並非頑空不用力,周身內外,全用真意運用耳。
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腹內之氣所用亦不著意,亦非不著意,意在積蓄虛靈之神耳。
呼吸似有似無,與丹道功夫,陽生至足、採取歸爐、封固停息、沐浴之時呼吸相同。
因此,似有而無,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
莊子雲:“真人之呼吸以踵”,其實這也就是周坤站的那個太極混元樁真正的意境!
即是此意,非閉氣也,用工練去,不要間斷,練到至虛,身無其身,心無其心,方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之境。
此時能與太虛同體矣,以後練虛合道,能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無可無不可也。
所謂“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
所以道術和武道實際上是同源的!
第一百五十五章 身體之王(下)
周坤的最早的修煉經歷的時候,鐵叔崖就告訴他道術和武道的修行實際上是同源的。只是手段和切入點不同。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這位鐵師傅就闡明瞭要點!
內家拳經中說:遇任何強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著不亂,乃能舉動得當,氣定神全,於此即先勝了一著。
內家拳於平時,便須時時靜觀默察,以參證原則,若能融會要訣,通解其義、則寡可勝眾,弱能制強。譬如泛舟於海,乘者雖多,惟司舵駕船者一人,已足司全船之定向。
說白和修道一樣,靜極生動,動極生靜,不在一朝一夕之間,而是在天長日久下見真功夫!
技藝精詳,猶司舵者之縱船,成竹在胸,一人足當眾乘客,此豈多寡數量上之比較,以寡勝眾,以弱制強之理,乃存乎此。
習藝之時,必宜潛心體會,若憑蠻力,絕不得竅訣。而須心如垂楊,意隨流水,四肢輕靈,中節作主。若能如此,則能捕捉好機,剎那發勁,捷如閃電,雖四兩之力,亦可撥倒千斤。
神氣滿布(其實到了高層就是法力佈滿)人之能者,諺稱三頭六臂,然必須一心作主。
若心有所偏,則此手動,則餘手皆弛。手多亦成無用,我如神氣佈滿全身,全身靈勁,毫無間隙,人發而不能制我,我發而即能制人,皆賴神氧滿注之功。
氣與體中有陰陽,其動日陽,其靜日陰;內家拳雖專重氣之使用,然為無形物、無跡象可尋,實則存我體中。
氣之即分陰陽,若養之不當,便生弛撓之憾。平常安坐時之心氣,漫漫然為鎮定無事之態。動時若神志外奪,損其平常鎮靜守養之氣,此末得藝也。
設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即意通於氣。
武術中棍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步棍,其實就是意通於氣。
氣之所集,氣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氣力非二物也。
由意集氣使力者,方得順遂稱心。若力先出,是便顛倒主奴,為害甚多。
故平日,務當捨去其力,而煉其氣。
只求氣之使用順遂得體,則任何人固有之力,得應其事而隨其量而出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