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2/4 頁)
水無情地咆哮著。河上沒有橋,河面上結了層冰,冰結得不厚,透過冰層,可以聽到水流的嘩嘩聲。
這時,迎著漫天的大雪,隊伍中走出來3 個人。他們分別是楊得志司令員、羅瑞卿政委、耿飈參謀長。三位首長正要組織渡河,參謀送來一封電報。
電報是發給三兵團的楊成武、李天煥並轉華北二兵團的楊得志、羅瑞卿、耿飈及東北野戰軍入關先遣部隊的程予華、黃志勇,以及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文如下:我們多次給你們電令,務必鞏固地隔斷張、宣兩處,使兩處之敵不能會合在一起。如果一縱不夠,應將二縱一部加上去。何以你們置若罔聞?你們務必明白,只要宣化敵4 個師不能到張家口會會,則張家口之敵不會西逃;如果你們放任宣化敵到張家口會合,則不但張家口集敵9 個步乓師和3 個騎兵旅,爾後難以殲擊,而且隨時有集中一起向西逃的危險。只要看敵人連日打通張、宣聯絡之努力,就可知敵人孤立兩處之不利,而這種孤立對於我們則極為有利。因為我們可以先殲滅宣化4 個師,再殲滅張家口5 個步兵師3 個騎兵旅。因此,你們必須堅持執行我們歷次電令,一縱確保沙嶺子、八里莊一帶陣地,必要時將二縱一部或全部加上去,待楊羅耿到達再行調整部署,不可違誤。
字裡行間,顯示了中央的焦慮及指責並希冀二兵團儘快到達平綏線,加入戰鬥。
二兵團楊得志司令員便著手準備渡河。楊得志身材不高,卻很壯實,雖然似乎顯得平常但渾身卻有一股敵人懼怕的鋼勁、韌勁,這位參加過長征的將軍很得毛主席的賞識。他待人熱誠、親切。
與他相比,羅瑞卿政委則顯得高大,知識味更濃厚。這時,偵察員對耿飈說:“報告參謀長,河水不深,只到胸部。”楊得志司令員揮了揮手:“不要耽擱,趕快組織過河。”
羅瑞卿政委沉著有力地說:“過河的時間越短越好,多爭取一分鐘,就多一分主動。”
戰士們立即跳進冰冷的河中,隨著“嘎吱嘎吱”的響聲,冰層破裂了。
於是幹部戰士前擁後扶,在冰面上犁出了一條條通路。楊羅耿三位首長也同戰士們一樣,行進在寒冷的冰河中。
渡過冰河,許多戰士的棉褲凍成了直挺挺的筒子,不能打彎,他們索性坐在地下歇一會兒。楊司令害怕戰士們凍壞,拍拍一個戰士的肩,說道:“趕緊跑,跑跑就暖和了。”於是,部隊又開始了急行軍,天上依然飄著漫天大雪。
此時此刻,無論是華北野戰軍還是郭景雲的三十五軍,都在和時間賽跑,也許誰掌握了一點時間,誰就多了一分主動,多了一分勝利的希望。
郭景雲三十五軍東逃之路似乎異常順利,已經越過了宣化,直奔新保安。
西柏坡作戰指揮室裡,周恩來拿筆在新保安處作著注示,他不放心外面的毛澤東。
冰天雪地裡,毛主席已經站立了好幾個小時,寒冷的霧氣已在他頭上、眉上結了一層白霜,而他竟渾然不覺。地下滿是菸蒂。
“主席,回去吧!”周恩來關心地對毛澤東說。
主席揮了揮手。他沒有想到在發往三兵團的電令上明明寫著“隔斷”“不可違誤”,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這不由得使他焦慮。“恩來呀!向他們再發一份電報。”
7 日,毛澤東起草的一份電報發往前線:楊、李過去違背軍委多次清楚明確的命令,擅自放棄隔斷張、宣聯絡的任務,放任三十五軍東逃是極端錯誤的。今後楊、李任務是包圍張家口之敵,務必不使該敵向西、東或繞道跑掉,如果逃跑,則堅持全殲之。楊、李應嚴令所部負此完全責任,不得違誤。現三十五軍及宣化敵一部正向東逃路。楊、羅、耿應遵軍委多次電令,阻止敵人東逃,如果該敵由下花園、新保安向東逃掉,則由楊、羅、耿負責。軍委早已命令楊、羅、耿,應以迅速行動,於5 日到達宣化、懷來之間鐵路線,隔斷宣、懷兩敵聯絡,此項命令也是清楚明確的。楊、羅、耿所部即便5 日不能到達,6 日上午也應該可以到達。三十五軍於6 日13時由張家口附近東逃,只要楊、羅、耿6 日上午全部或大部到達宣、懷段鐵路線,該敵也跑不掉。程、黃應令所部迅速到達並佔領懷來、八達嶺一線,隔斷敵人東西聯絡,並相機殲滅該段敵人。
儘管楊成武指揮的三兵團在包圍張家口敵人的戰鬥中立了大功,但此時此刻,面對風雲變幻的戰場,毛主席對他們的失誤還是給予了很嚴厲的批評。
也就是所謂的“愛之愈深、責之愈深”吧!
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