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4 頁)
在山坡上啃地皮呢!“
“美國顧問逮住了沒有?”
“他啊!大腿上被我們打進兩發子彈,不能走了,只穿著褲頭和背心,像只胖豬似的鑽在團部底下的髒水溝裡。當了俘虜後,還示意不要殺他。”
偵察員們聽後都放聲大笑。
後來,楊育才和他的化裝奇襲班殲滅偽首都師第一團團部的事蹟,被人們爭相傳頌,並編成故事,拍成電影,搬上了銀幕。這就是電影《奇襲白虎團》。
今天,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抗美援朝”展廳裡,當年被美李匪幫吹噓炫耀的所謂“王牌”部隊偽首都師第一團的團旗已經成為眾多戰利品中的一件,供人們參觀。而“虎頭旗”上“優勝”二字的標榜,卻成了對美帝國主義和李承晚反動派紙老虎真面目的絕妙諷刺。
7 月16日,我軍完成全部進攻任務。
7 月27日,金城戰役勝利結束。此役,我志願軍總計斃傷俘敵7。8 萬多人,超過志司總部預定殲敵數量的5 倍以上;擴充套件陣地面積達220 多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繳獲重大,僅彈藥、器材就要有4000多臺次的載重汽車方能運完!金城戰役,李偽軍的軍事力量被徹底擊潰。
從此以後,美李集團已潰不成軍,無力再戰,乖乖地走到了談判桌前。
1953年7 月27日10時,中朝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對方首席代表哈利遜中將在板門店簽署了停戰協議。
同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於汶山在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
同日,金日成元帥於平壤在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
28日,彭德懷司令員於開城在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
同日,金日成元帥、彭德懷司令員向朝中部隊釋出命令:“自1953年7 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後的12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
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表公報,中國人民志願軍已全部撤出朝鮮回國。
十六、尾聲走出充滿硝煙的戰場,筆者的心情仍然難以平靜下來。為戰爭的酷烈?
為這支英勇之師的一次次勝利?還是為戰爭過程中那一次次精巧妙算?
都不是。雖然正文的止筆落於朝鮮戰爭的結束,但很多東西顯然並未就此完結,尤其是這支部隊的最後歸宿。常言說的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軍隊原本為戰爭而來到這個世界上,雖說制止戰爭也離不開軍隊,但戰爭的結束,往往也預示著一支軍隊命運的改變。有時候,即使戰爭尚未結束,但雙方力量的急劇變化,也會給軍隊的編制、配屬帶來重大的影響。
華北軍區野戰軍無疑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惟一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其調動、轉隸必然多於兄弟部隊,要弄清其最後的歸宿,無疑也將更復雜些,但這往往更引人注目。
實際上,解放戰爭末期的1949年,尤其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後,華北軍區野戰軍便很少像二野、三野等兄弟野戰軍那樣進行大規模聯合戰役了。 1949 年2 月,華北軍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3 月,中央在西柏坡再下命令,聶榮臻於是身兼數職:副總參謀長、華北軍區司令員、華北局第三書記、北平軍管會主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從主帥聶榮臻的升遷不難看出,中央已對華北野戰軍另有安排。
4 月25日,太原城的硝煙尚未散盡,華北軍區野戰軍的兩大支柱——十八、十九兵團便接受了新的任命:調入彭德懷指揮的第一野戰軍編制,參加解放大西北的千里征戰。同年11月,第十八兵團又調歸劉鄧第二野戰軍系列,參加大西南戰役。
1950年,為適應剿匪及建設的需要,第二十兵團除部分轉入特種兵序列外,部分轉為地方軍區或公安部隊,二十兵團結束歷史使命,番號撤銷。後因抗美援朝戰爭形勢的需要重建了二十兵團。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數年後,隨著我軍兵團番號的取消,才最終結束使命。
在華北軍區野戰軍改編之初,其下屬已發展到11個主力軍,但這11個軍卻國形勢的發展和新中國建設的需要而無條件地接受了中央軍委的統一安排。她們最終的歸宿是如此的不同。
其中,六十一軍在四川剿匪鬥爭中,於1950年2 月兼任川北軍區,統一領導部隊與當地人民武裝和人民群眾的剿匪鬥爭,一年後的1951年3 月,六十一軍一八一師調歸六十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