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頁)
徐世勣神色黯然,“說起這件事來,我天天派常何去等魏公來黎陽,可魏公如此不信任我。”
魏徵勸道:“你也不必過於心傷,李密擔心你記恨脖子上挨的一刀和子儀的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如懋功你這般心懷坦蕩。”
徐世勣道:“他不信任我,但我卻不能對不起他。黎陽所有的一切都是歸瓦崗寨所有,不是我徐世勣個人的。若我以此投唐,豈不是利用魏公之敗而謀個人的功名利祿?所以要投唐,這些也應算是魏公帶到大唐的,我命人將地圖、戶籍都送至魏公處,由他獻給大唐。而我徐世勣僅以此身歸唐。”
“懋功真君子也!”魏徵嘆到。
徐世勣如此投唐的方式在長安引起了轟動,人人都在讚賞徐世勣的俠肝義膽。李密接到徐世勣送來的地圖、戶籍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痛哭道:“懋功如此之人,我竟誤會他了!”
李淵對這位未曾謀面的英雄發自肺腑地讚歎:“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真純臣也!”於是任命徐世勣為萊州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後又加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賜皇姓——李。從此徐世勣改稱李世勣。
子軒見李世勣已經歸唐,催世民趕緊去接子儀。世民假裝派人去,謊稱李世勣說兵荒馬亂不放心送子儀回長安,只等戰事稍緩,親自送子儀回去。世民的謊撒得越來越大,心裡也越來越沒底,不知等謊言拆穿之日子軒會怎樣。
李密果如秦瓊所料,不滿光祿卿一職,而同樣投唐後未得重用的王伯當也深有同感。二人一商量,既然李世勣對李密還有情有義,不如找個藉口回黎陽,與李世勣一同東山再起,總好過在這裡受人臉色。
於是李密奏請親自去河南、山東招降瓦崗舊部。李淵竟同意了,還準其帶原來手下的部隊同去,李密甚為高興,只是秦瓊、程咬金早已自請去秦王李世民帳下效力,李密不能再帶此二人一同走。(未完待續。。)
第六十四章朝堂爭論
裴寂擔憂地對李淵說:“皇上,那李密曾是反隋的一代盟主,在河南、山東威望極高,此時放他回去,無異於投魚入水、縱虎歸山,萬萬使不得呀!”
李淵嗤笑道:“李密於大唐只是一塊雞肋,棄之可惜,留之無用。他奏請去招降舊部,朕若不同意,顯得朕小氣,而他若真的就此叛唐,我們正可名正言順地除之而後快。”
裴寂小眼睛放光,“皇上是想將計就計?”
李淵道:“正是。”
“皇上聖明,臣自愧不如。”裴寂繼續拍馬屁。
十二月一日,李淵親自設宴為李密等人餞行。李密自以為這一下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了。但沒想到走到半路上,李淵就藉故抽調了李密一半的兵力,並命李密立即回京,說是另有任務安排給他。此時李密已經走到了稠桑,如何能甘心?被逼無奈,李密雖未到黎陽,只得提早公然抗命反唐,而陷入了李淵預先設好的陷阱,與王伯當等人橫屍熊耳山。
李淵將李密的首級送到黎陽給李世勣以試其心。李世勣悲痛不已,長時間地叩拜慟哭。他向李淵上疏,大意是邙山之戰後,眾多瓦崗舊部紛紛歸唐,猶如百川入海,李密歸唐反唐,實是不識時務之舉。但李密畢竟是我的舊主,希望能將李密的屍身給我,允許我將舊主安葬。
李淵見到李世勣的上書非但不以為忤,反而說:“李世勣今日不負李密。他日亦不會負我大唐。”於是命人把李密的屍體運到黎陽。
李世勣將李密的首級與屍身縫合,自己一身重孝、三軍縞素,以君主之禮將李密安葬在黎陽山南五里的地方,墳高七仞,慟哭至嘔血。
又是一年的除夕。這一年,子儀已經完全扭轉了被動的局面,以齊王妃的身份成為了當家主母,張羅著給李府張燈結綵、置辦年貨。
忙得差不多了,嬌蘭說:“王妃,你休息一下吧。”
子儀道:“我還真是累了。這點活倒不算什麼。主要是心累,如此忍辱負重地討好李元吉,不知何時是個頭。”
嬌蘭勸道:“王妃,機會總會有的。老天爺總會開眼的。”
這一年。身為大唐“戰神”的李世民自然要帶著無垢進宮陪父皇守歲。萬貴妃感念過繼之情。讓世民將韋珪也帶進宮去,好讓韋妃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韋珪自然是千恩萬謝。秦王府裡剩下的人一起過年。楊妃主事,但她產後身體一直不太好,子軒就幫著她張羅,李進夫婦、似畫還有魏大娘也都忙了起來。
熱鬧是熱鬧,但子時一過,楊懷君哄著李恪早早睡下,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