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因,它們影響了別人更影響我們自己。
對世界的信念
要想改變世界,你能夠做的最有力的事是改變自己對生活、人們以及現實的看法,使之更積極……並相應地採取行動。
斯卡迪;戈萬,美國作家一些思想僵化的例子。
�這個觀點很有趣,設計也不錯,但要想得到更好的成績,觀點應該具備可行性。(耶魯大學管理學教授對學生弗雷德;史密斯的關於推動一種可靠的晚間速遞服務的論文作出的評價。史密斯後來建立了聯邦快遞公司)
�我想,我可以毫不遲疑地說,當巴黎博覽會結束後,電燈也會隨之結束,以後不會再有有關它的訊息了。(哈佛大學,威爾遜教授)
電視機永遠不會出現在美國老百姓的家裡。(《紐約時報》)
我想世界市場對電腦的需求量大約是5臺。(托馬斯;沃特森,1874…1956,IBM主席)
明智的、負責任的女人不會想去投票。(克里夫蘭,1837…1908,美國總統)
人類不可能超越原子的力量。(羅伯特;彌裡漢姆,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比空氣重的飛行器是不可想像的。(羅德;凱文,1895)
公司生產一種電子玩具有什麼用?(1878年西部聯合公司拒絕電話專利)
所有能發明的東西都已經被髮明瞭。(查理斯;杜爾,美國專利辦公室委員,1899)640K的空間對任何人來說應該足夠了。(比爾;蓋茨,1955…,美國電腦軟體巨頭)在生活當中,我們把我們的經歷和對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看法整合成一種模式,或者叫世界觀。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是獨特的,而且通常深深地隱藏在每人的潛意識中。
這些潛意識是一種“透鏡”,我們透過它們來看待、解釋和體驗我們的世界。它們還引導著我們的想法及行為,最終決定我們的溝通和生活是否成功。
它們有時會幫助你,有時會導致你自我封閉、侷促不安並阻礙你進步。無論它們究竟是什麼,我們都認為它們代表了“真實和現實”,而且很少去質疑。
幫自己一個忙:積極思考,積極行動,爭取積極的結果。
我們的大腦是科學家在已知的宇宙中發現的最複雜的物體,遠比我們可能建造出的最強大的計算機更為複雜。平均每個人的大腦有1億個神經細胞,它們與不可勝數的其他細胞相連,實際上1000兆乃至更多的聯絡都是可能的。這比已知宇宙中的原子數目還多,這意味著我們能產生多得數不清的想法。
當我們思考、說話或者做事的時候,專門的細胞之間的電子和化學的聯絡就建立了,這些被稱為神經通道。我們思考得越多,再次想起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我們建立並且強化了這些通道。
悉尼腦科學家艾文;戈登說:那些神經細胞時聚時散,我們產生的每個想法都形成新的連線,並重組舊的連線。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大腦功能以及我們的行為模式。諾曼;文森特;皮爾,卓越的演說家和首相,簡潔地概括成一句話:改變你的想法就可以改變你的世界。
想法引導行為,行為導致結果
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只有兩件:
我們不得不死,我們到死之前必須活著。
其餘的時間我們休息。做那些你想做的事,你會創造更好的結果。
當有一項你不喜歡又很繁瑣的事情要做時,比如洗盤子,你會怎麼處理呢?你是對自己說:“煩死了,我又得洗盤子!”還是說:“現在我得搞定這些盤子,這樣我就不必再為它費神了!”
“想做”和“必須做”,這兩者對於我們處理事情造成很大的差異。當我們不得不做某件事時,我們通常會很不情願地、三心二意地去做它,這種情形又能產生什樣的結果呢?
當我們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接受一項任務時,是充滿動力和熱情的。我們會全心全意地去做,也會取得相應的結果。
人類文化的最高階段可能是我們承認我們應當控制我們的想法。
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博物學家。
我們可能永遠達不到喜歡洗盤子的境界,但一旦盤子洗完了,我們會覺得滿足,為此我們可能想去洗這些盤子;或者我們可能喜歡廚房裡整潔乾淨,為此我們也想洗這些盤子;或者我們想洗盤子是為了享受其餘的時光,不必再為這些盤子費心了。總之,選擇一種對你有用的理由。
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