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特地為他在普斯丹城建造了一座半身銅像,還贈送他一所精緻的住宅和一艘小遊艇。
不過,愛因斯坦的遭遇真是不幸極了,亡命在國外,有一段時間住在比利時。他的財產全被充公,他的家門上了鎖,還有一位警探每夜睡在他的床邊,只因為他是猶太人。
當他接受美國紐約普林斯頓大學聘請前往講學時,為了避免新聞記者訪問的麻煩,預先囑咐他的朋友在船尚未到岸以前,秘密地用駁船接走再換汽車到學校。雖然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學說的書籍至少出版了九百冊以上,但據愛因斯坦自己說,能夠真正瞭解他的〃相對論〃的,卻只有十二人。
愛因斯坦曾用這麼簡單的例子解釋〃相對論〃:一個美麗的姑娘伴你對坐一小時,可是你會覺得好象只有一分鐘的短暫;要是你在火爐上坐上一分鐘呢?你會覺得象有一小時那麼久了。初聽起來,好象很對,那就是相對性。其實,讓我們實驗一次就明白了,誰都願意和美人對坐,而不願意坐在火爐上。
愛因斯坦結過兩次婚,他的第一任太太還替他生了兩個很聰明的孩子。
最有趣的是,愛因斯坦夫人卻不懂他的〃相對論〃;不過,她懂得應該怎樣做太太,應該如何侍奉她丈夫。
比如,當她邀請朋友在家聚會時,她請求她丈夫也參與她們的盛會,但愛因斯坦往往會粗聲厲言地回答:“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忍受這樣的騷擾,使我不能安心工作。我要立刻離開此地。”
這時,愛因斯坦太太就會耐心地等待他發怒完畢,再用幾句好話使他服服帖帖地跟她下樓參與她們的聚會。他呢,也可因此得到一些最舒適的休息。
據愛因斯坦太太說:她丈夫在思想上是極願遵守秩序的,但在日常生活上,他倒願意〃隨便〃而不願受拘束,要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喜歡何時做就何時做。他替自己立下了兩條規則:一條是,無論什麼規則都不要;另一條是,不為任何人的意見所支配。
愛因斯坦的日常生活非常簡單,他平常總是穿著一套不整齊的舊衣服,不常戴帽子,在浴室裡常吹著口哨或哼著歌。他雖然打算解決繁複的〃宇宙之謎〃,但他認為不能將人生的享用弄得過分的複雜,所以,他在洗澡後刮鬍子時,不用刮麵肥皂而用洗澡肥皂。他認為用兩種肥皂真是浪費。
愛因斯坦確實是一個極會享受快樂的人。他的快樂主張,便是一種很好的哲學,也許還勝過他那有名的〃相對論〃。因為他的快樂,不需要從任何人身上取得好處,他看輕金錢名聲或禮讚。可是他知道,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快樂,在小提琴上或划船上也可以尋求到快樂——愛因斯坦的小提琴,確實佔據了他生命史上重要的一環,什麼事能再比小提琴更使他感興趣呢?
愛因斯坦的軼事還很多。有一天,他在柏林公共汽車上和賣票的人爭執起來,因為他以為零錢找錯了。等到賣票的把錢重數了一遍後,知道錯的是愛因斯坦,於是又把零錢交還他,並說了一句嘲諷的幽默話:“這一次的錯誤是因為先生您不會算帳。”
卡耐基津津樂道於愛因斯坦的快樂生活,似乎是想告訴人們,儘管人生多有挫折,但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地讓自己活得快樂一些呢?尋求快樂的生活本來就是人的追求。
卡耐基說他覺得很榮幸,竟能和一位對我們日常生活有極大貢獻的偉人相見,並且談了一個小時的話。此人使我們只用品分之一秒的時間,就可以和各地交換訊息,也可以使我們坐在家裡,從收音機中靜聽總統在白宮的演說,或著名樂隊演奏動人的音樂。這位偉人就是發明無線電的馬可尼。
誰都知道馬可尼是義大利人,因為馬可尼的父親是義大利人。不過,馬可尼卻有淡色的頭髮和藍色的眼睛,並能說很流利的英語,雖然略帶一點倫敦土音;總之,他看起來倒象個英國人。馬可尼的母親是生長在倫敦的愛爾蘭人,所以馬可尼也帶有愛爾蘭人的色彩。他的右眼因撞車而成了殘廢,但他卻只在左眼上戴一片英國式的單眼鏡。
卡耐基和這位偉人一見面,就覺得他溫柔可親,說話誠懇,態度謙遜,幾乎使他懷疑自己不是坐在一位世界偉人的面前。卡耐基回憶道: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曾讀過一段義大利發明無線電報的訊息,直到有一天,我和羅維爾·湯瑪斯在倫敦一家飯店中,才初次看見了這種新奇的機器,叫做什麼無線電收聲機;誰知創造這奇蹟的偉人,現在就坐在我面前,真是恍然如夢。
卡耐基說,我們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我先請問他怎麼會對無線電的研究發生興趣?他繞了個大圈子回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