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是哦,我竟然入彀而不自知。還是三哥厲害。”
“我有什麼厲害的,你看看展臺就知道誰厲害了。有創意,能把握人心,且行事方式不拘於形式和俗流。這才是厲害之人呢!我是萬萬不及的。”
“那三哥這次要不要對他和盤托出?”
半晌,聲音響起:“看情況吧。上次遇刺的事情估計有人還記得很牢的。”
此二人是誰?龍彥在此定會大驚:“李氏兄弟!哦,不,是李氏兄妹!”
看下集
第四三章 ; ;評審團
在賽詩臺竣工後,為了吳氏的展覽會,龍彥推遲了一日舉行詩詞會。這不,今日就開始了第一輪的選拔。
賽詩臺上並排坐著八位儒生,左右各四人。有趣的是左邊的均是老儒生,右邊的均是年輕的近而立之年的儒生。
那四位老儒生自然就是杭州城鳳凰山的山林四老了。
第一位方面大耳,稍顯肥胖,坐於臺上不動卻能讓眾人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此人渾身透出水澤之氣,無孔不入,無處不在。見之如入江海,彷彿此人即水,水即此人。見者忘憂。此何許人也?山林四老之水生也!
細看其手卻有老繭佈滿其上。這樣一個儒林名人,握筆的手怎麼會有老繭?
再看第二位,老者面容祥和,常帶微笑,和第一位一樣,雙手亦是佈滿老繭。雖是坐於臺上,卻給人矗立挺拔之感。渾身透出大山靈氣,見之如入巍巍群山,雖高山仰止,然亦感山勢連綿,渾厚博大。見者脫俗。此何許人也?山林四老之山生也!
第三位,面容黝黑,滿面滄桑,雙手老繭,生得倒是高大,坐於臺上,竟然與此賽詩臺渾然一體,賽詩臺自然簡單古樸,此人卻也是同樣的自然質樸。此人無前二人的給人強烈的存在感,但是,彷彿此人就是自&;無&;錯&;小說 {m}。{qule}dU。{}然而然地就該坐在那裡一樣,見之如清風拂面,夾帶著一些滄桑,自然氣息渾然天成,如見清風,如見明月,如見稻香。見者思歸。此何許人也?山林四老之木生也!
第四位,看上去年紀稍小於前三位,卻是面色冷峻,目光開合之間,精光四射,透出強大的自信和狂放。此人彷彿具備了千萬年來所有讀書人的特點,對未知者謙,對已知者信,不拘小節,崇尚自由,真情真性。世俗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用來踐踏的。見之如遇知己,恨不能狂飲三百杯。見者無懼。此何許人也?山林四老之狂生也!
貌似龍彥所抄襲的那幅對聯就是此老所書。果然是字如其人,相得益彰。
山林四老居於杭州城鳳凰山,自食其力,分別負責日常的捕魚,砍柴打獵,耕種及烹飪等事。完全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在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的大儒確實是令人佩服不已。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僅此一點,此四老就足當杭城儒林楷模,在杭城有超然地位亦是不足為奇了。
據聞四老曾有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雖有門人弟子及一干僕從跟誰,但此四人仍然是每日裡總要勞作一到二個時辰,不作不食。
又有聞,四老均是文武全才之士。天文地理,琴棋書畫,醫卜星相,農林牧漁,三教九流,無一不知,無一不曉。除了滿肚子的學問之外,最厲害的還是每人俱有絕藝在身。若出入江湖,必能開宗立派,均是一代宗師之才。可與其比肩之人只怕也就二三人耳。故其手上有老繭而每日勞作亦不見疲態也。至於真相如何,怕是隻有四老自己心裡最清楚了。
再看右邊的那四位年輕儒生,那自然是杭州城四大才子了。
第一位生得面如冠玉,雖已是而立之年,一雙杏花眼卻是勾魂奪魄。絲毫不減當年的風流韻味。此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那是手到擒來。在詩畫之道上更是跳出窠臼,獨創新法。十成十的不折不扣的優秀文藝青年。且日後必成一代大家!
若女子見之必然立馬停下腳步,目光聚集於此人的一言一行。然後神飛天外,感慨幾世修來的緣分,竟然可以今日得見,縱是死了又何妨?
若**見之必一拍即合,相逢恨晚。大呼同道中人也!
此人就是以詩畫雙絕聞名的杭州四大才子之首齊雲山。
第二位,胖乎乎的臉龐,細細的眯眯眼,笑起來那些眼睛就是一條線了。按說如此相貌怎麼會入選四大才子?原因無他,此人乃實力派也。
據聞此人三歲識字,五歲創新書,七歲中秀才,九歲作詩文。十歲已博覽群書。後專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