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哪三重?”
“很簡單的三重境界,曰君子境,賢人境,以及聖人境。”
山生說這話的時候目光炯炯地盯著龍彥,渾身的氣勢彷彿一下磅礴了起來。可見山生此時是很認真地說話的。
龍彥一副好學生樣,對於未知的東東一定要搞清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同時還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龍彥於是施禮道:“還請諸位師傅為我詳細講來!”
“這君子境嘛,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達到。凡是能入我門的弟子,這首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君子的品性。而這君子的品性從何而來呢?自然是要以詩書來提升一個人的品性。故我儒門武學弟子必須是文武全才之人。而隨著詩書的薰陶和心性的提升的同時,對於我儒門武學的理解亦是水漲船高。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不可褊狹。”山生轉過頭對著龍彥道:“你可記住了?”
龍彥微笑道:“多謝師父指點,記倒是記住了。不過按照我的理解來說,是否就是說我儒門武學的基礎和重點實際上以修心為主,這人的境界上去了,武學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老一聽這話,眼裡閃過驚訝。
山生笑嘆道:“果然了不得!若是他人在此怕是要我等解釋半天,想不到你的理解竟是如此深刻。如此通俗!好啊!”
龍彥被誇的難得地不好意思了一把,臉上微微有些紅了。這整日裡被人誇,還真是會讓人驕傲的啊。
水生看到龍彥的表情覺得暗笑,遂道:“我儒門的君子的人格境界,修養和行為準則乃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切記,切記!”
龍彥立刻一本正經地施禮道:“弟子定當銘記在心。那麼這賢人境又是何解呢?”
“哈哈,還是我來給你說好了。”卻是狂生站了出來。
“小子聽好了,這君子境乃現實的道德境界,是超越於一般的,或者大眾的道德人。這賢人境乃現實的理想境界,超越了君子境的人格境界,具有大仁大義之心方可達此境界,君子境更為注重的個人的人格修養,然賢人境更為注重的乃是要有心懷天下的仁義,面對眾生,心懷大愛。如此才能到此賢人境。小子可明白?”
“弟子或許已經明白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還請師傅們指點。”
四老對於龍彥的悟性再次石化中。不過龍彥倒是心裡暗自得意,後世對於儒學的研究讓他佔了莫大的便宜了。這賢人境說白了就是那些具有大智慧,大毅力,一心想著為人類謀福祉的人,想想歷史上的那些為了人類而鞠躬盡瘁的人哪一個不是大仁大義?哪一個不是心懷天下?哪一個沒有一顆博大仁愛的慈悲之心呢?譬如說我們可愛的毛爺爺。
四老看向龍彥的目光充滿了溺愛,這個徒兒收得好啊。
龍彥遂再問道:“至於這聖人境,還是請一併道來吧。呵呵。”
木生早就按捺不住了:“這個還是我來說吧,聖人境乃我等一直夢寐以求的境界,其超越於賢人境,聖人境乃理想的至上境界,超越了現實中的一切。但同時呢,人皆可以為堯舜,且途之人皆可以為禹。你可明白?”
“聖人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弟子不是很明白,不過我儒門孔孟是否就是達到了此種境界呢?”
“那是當然,儒門聖人境和佛道兩門的聖人都是殊途同歸。最後都會進到無上天道。達到聖人境自當是神仙中人。如此一說,你可明白?”
龍彥哦了一聲,偶的神呀,這聖人境界就是當神仙了。真是不敢想了,可是,換一個角度想,如此理解也沒有錯啊。想想那些孔孟幾千年的傳承,想想佛道兩門的釋迦牟尼和老子,哪一個不是神仙中人呢?同時,那神仙也是凡人變的嘛,人皆可成聖也!
龍彥看到四老含笑看著他,遂道:“我儒門武學如此劃分境界是否合適呢?那麼弟子目前是何境界了?”
狂生聽罷大笑:“哈哈哈,當然合適,儘管每一個境界都是相當的漫長,但是,如此劃分才更顯示我儒門文化的力量。至於你的境界嘛,實在是大出我等意料之外,你竟然達到了君子境的後期。除了天縱之才我等亦是無可解釋。不過,這只是說的是你的人格境界,是你對武學的理解,還不是你的實際動手能力,你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落後於你的理解境界。與常人的進度剛好相反。這個你能明白嗎?”
龍彥一聽,哎呀呀個呸。理解了並不等於可以應用了,就好像某些技術,你掌握了。知道了,搞懂了。可是實踐起來還是要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