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過硬,服務不到位卻是根本原因之一。雖然價格便宜,但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不會再為了省掉一點點錢,而買一個需要不斷維修的空調。何況,維修的費用還要自己出。
不拿消費者當試驗品(3)
所以,當大家都把格力成功的原因歸結為獨特的“格力銷售模式”時,董明珠卻清醒地意識到,格力產品的質量才是其制勝的關鍵。
但是,雖然格力的銷售量越來越大,格力空調在市場上的龍頭地位也越來越穩定,格力作為一個企業,卻並沒有像海爾、長虹那樣真正被消費者瞭解。客觀地說,很多人能夠知道格力,並不是因為格力空調賣得好,而是因為格力有董明珠的存在。也就是說,大家是先知道了董明珠,才知道了格力。是董明珠的個人魅力讓格力也具備了一種魅力。
這種狀況顯然不是董明珠希望看到的。不管怎麼說,一個健康的企業,都不應該憑藉個人魅力來發展。雖然中國的很多企業,其初始的成功都要歸功於某個人的能力和魅力,但恰恰是這種靠個人能力把企業做大的方式,阻礙了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導致了中國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怪現象。
何況,格力作為國有企業,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獨自操控它,即使在接班人的繼承上,也要比私營企業多一些規則框框。在這種情況下,格力要想成為百年企業,就必須靠規範的管理和過硬的產品質量來獲勝。
事實上,董明珠的認識要更高、更遠、更讓人敬佩。她曾經在面對記者的提問時說:“我的目標很清晰,作為格力品牌,不屬於我個人,也不屬於珠海市,我認為是屬於中國人,我把它看成是中國人的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我們的奮鬥目標離我們所達到的目標還有距離。我認為從技術上提高還要從市場佔有率上提高。”
在中央電視臺的《對話》欄目中,董明珠說:“要成為一個世界名牌並不是一個廣告就能夠決定,而更多是你的技術領先。我們現在的專利已經有700多項,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從家用到商用空調現在用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技術,特別是離心機的核心技術,是我們自己研發出來,我們第一臺8萬平方米的離心機,已經安落在黃山的一個五星級大酒店,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標誌。格力沒有做不到的,但是我們並不因為做到了而滿足了,而是我們要更多提高自己,更多更苛刻的要求,希望格力在這個環境下能夠領先於世界。”
明眼人很容易從董明珠的這段講話裡看到一個從容不迫,又時時刻刻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中國空調製造業巨人的身影靈魂。20多年的“拿來主義”造就了中國空調製造業的繁榮興旺。但是有誰敢說,中國的空調製造業打破了日本、美國的技術壟斷,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誰又敢挺直腰板在全球空調業內與國際巨頭對壘,把原汁原味的中國空調掛到發達國家的牆上?
遍覽中國當今空調製造行業,只有格力電器能夠擔此大任。因為只有格力電器相繼打破了空調壓縮機、多聯中央空調等核心技術的國際壟斷,逼迫國際競爭對手在中國的商用空調市場上丟失一個又一個陣地,將技術壟斷帶來的價格壟斷優勢喪失殆盡。
中國的製造業需要有這樣的勇氣和膽識來表達自己的實力。
而在不久之前,在日本人心目裡的中國知名產品中,有6種是香菸和酒。這就是中國製造業品牌給世界的全部印象。
作為中國的一個知名品牌,格力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去了解、學習。今天的格力電器已經完成了技術創新、文化定型、製造力量集聚、人才培養和營銷模式完善等各個環節的儲備,等待著在全球範圍內全面展示“中國創造”魅力的契機。也許這個契機還需要10年或者20年,也許這個契機並非爆發性而是潛移默化式的,但是這都無法改變格力電器的終極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來自中國的世界級製造力量、國際級的著名品牌帶給世界的變化,而不是在國內市場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爭奪一時一事的作為。
霸氣的董明珠從來不隱瞞自己的“野心”:“我們的企業是一個實力雄厚的企業,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還不是簡單的一個產品或者某一個方面,是綜合實力的領先。我們已經不像以前說自己是中國第一,我們認為這個話已經沒有分量,也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保持世界領先的地位,要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30%,這就是格力的目標,百年不變。”
不拿消費者當試驗品(4)
“格力的目標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都信賴格力空調,就像人們信賴‘賓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