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個角色,那麼我們在跟政府合作推進這個事的過程中,覺得這個專案脫離政府是不可能的,完全依賴政府也不現實。所以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思索,把這個企業,它的資源,它更多的商業模式,融入到一個事業當中,才能跟政府真正做到剛開始說的。
賺錢模式越多越說明你沒有模式。(2)
馬雲:你在這個過程中是什麼職責,是CEO,還是鎮長助理,你現在有哪些職責?
張莉:我想從過去到現在,我可能一直在承擔著一個職責,就是一個公司CEO的角色。
馬雲:CEO?
張莉:對。雖然說我是常務副總經理,但是因為我的搭檔他也是一個文化商人,他有大量的時間花在其他的文化事業方面,這個專案3年來一直投入,沒有盈利,所以我們必須自己活下去。
馬雲:你負責一個企業集團的企業文化,你們是怎麼負責企業文化的?
張莉:可能要談一下,就是說評委也許一會兒也會問到,我既然在創業做這個事業,為什麼中途有一年離開。2003年跟搭檔一起做這個事情的兩年之後,我當時感覺到特別無助。因為從個人能力、我們團隊當時的資源,承擔這樣大的專案,我覺得有特別大的壓力。可能我個人並沒有特別大的野心,或者是什麼樣的目標,但是我覺得如果這個機會給予了我,這份責任給了我,我不把它做好我沒有辦法面對自己。選擇了學習,我上MBA的研修班,有一位同學,河北有一個企業,正好在一個很偏僻的小鎮上做了很多年,效益也不錯,但是從企業文化來講基本是一片空白,這樣我們達成一個一致,我在這一年的學習過程當中去兼任,幫助他做企業的文化,當時透過跟工人們在一起,就在化工集團的院子裡辦公,當時提了三個企業口號:“創造價值、提升價值、共享價值”,我覺得對於我們那個企業來講是非常合適的一個理念。我還自己做責任主編做了一個企業內刊,叫楷越人,每一期都是普通的工人投稿,我也寫刊首語,包括企業最新的決策,包括下面工人的所思所想,包括企業的一些大事記,有好的,有不好的披露。第一次讓企業有了這樣一本內刊,據工人說非常好。我今天帶來了,覺得不是很精美,從文學角度來講也比較有限,但是它反映的是我們工廠的狀況,還有員工手冊、名片、戶外廣告一系列的工作。
馬雲點評
9號選手(張莉)熊曉鴿和史玉柱都講了,我覺得你很能講故事,講完以後我想去看一看。我看了你的冊子,聽你講會所,如果你光講會所我會很有興趣。我問你怎麼賺錢,賺錢模式越多越說明你沒有模式,其實最好的模式是最簡單的。我們創業者永遠記住,全國的眼光也要當地制勝,一個全鎮的眼光是小店制勝,先一步步踏踏實實往前走才會有這個機會。創業的時候,我建議大家要做自己最容易做好,最喜歡最容易做的事情,別挑一個特別大的。企業永遠做該做的事情,別去做政府該做的事情,那會很累。我感覺你個人的素質特別好,特別是做市場,但是不一定做整個計劃設定,這裡面我需要有建議,今後故事講得非常美好的時候,要落到很小的一點你怎麼去做它,完了以後才能往前走。還有你講創業者要跟資本溝通,創業者首先要跟客戶溝通,跟自己溝通,因為你的專案是資本,資本很難跟你溝通。因為你太大了,一聽一千萬撬動五個億,我估計史玉柱有這個本事。我的想法是學會跟客戶溝通,如果客戶用你的產品以後,資本會想辦法跟你溝通。
最優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簡單的東西。(1)
選手簡介
林天強,男,1970年出生,碩士,金融專業。
參賽專案
以新媒體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重新整合影視生產發行產業鏈,將投資風險和壟斷利潤合理分配到各環節,使得收益和風險匹配,從而使中國歷史文化資源和影視生產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
現場簡況
《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晉級篇第四場,評委:熊曉鴿、吳鷹、馬雲。
現場回放
熊曉鴿:前面說了半天都是瞎扯,實際上是短片公司。我聽明白了,你要拍短片,拍跟現在不同的片子,新電影公司。
林天強:我要解釋一下什麼叫新電影,因為電影是藝術,但是它是技術引導的藝術,電影是商業,是技術引導的商業,電影是政治,它是技術傳播的意識形態。
熊曉鴿:你的短片跟新電影發行渠道不一樣,透過手機,透過網際網路等等,因為你最後的收入是看電影的人付你錢,是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