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周恩來與張治中均主張將此條刪去,馬歇爾也表示同意。
見此狀,我心覺不安:似乎國共兩黨,都仍未放棄以武力爭奪政權或保持政權的企圖。我個人確實願意所有政黨均退出軍隊。政黨之間的競爭,可以訴之於選民,以免動輒發生內戰而陷國家、民族於危難的深淵。
21日15時半在侍從室堯廬開軍事三人小組會,對統編及配置問題,達成了協議。
討論至此,除憲兵及路警隊問題未獲解決外,均有結果。
1946年2月25日16時,軍事三人小組達成協議的《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軍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在重慶上清寺堯廬國民政府參軍長辦公廳正式簽字。張治中、周恩來,馬歇爾先到樓上會議室,在《整軍方案》的英文字簽字。隨後到樓下大廳正式舉行華文字簽字。除我和廉壯秋參加外,有新聞記者數十名。當張治中、周恩來、馬歇爾步入大廳時,相機鎂光燈齊明,他們先後發表演說。
。 想看書來
隨軍事三人小組出巡(1)
我理解馬歇爾使華,是服從美國太平洋戰略設想的需要的。他們著眼限制蘇聯在遠東的影響,企圖拉攏中國,或者更明確地說,企圖控制中國。蔣介石*很堅決,當然也反蘇。但是經過八年抗戰之後,國民黨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都很虛弱,能不能獨自用武力消滅共產黨是個疑問,勢必靠美方援助不可。萬一美國幫助蔣介石消滅共產黨,蘇聯出兵援助中國共產黨,則不特中國兵連禍結,還有過早惹起美、蘇直接衝突的危險。同時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也存幻想,認為中國共產黨中農民成分大,有民族主義傾向,解放區的經濟貧乏,解放軍的武器欠佳。誘以某些利益,也可使其不完全依附蘇聯。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按多黨的議會政治模式,使國共兩黨在中國共存,而國民黨佔一定優勢。所以馬歇爾抬出多黨制的*,促使國共政治協商、停戰、統編軍隊。
現在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了,停戰令下達了,關於軍隊整編和統編達成了協議,問題就在於下停戰令後,為了爭奪戰略要地,各地戰鬥並未真正停止下來。這有前功盡棄的危險,所以在停戰協定和軍隊整編統編方案簽訂後,為徹底制止國共兩軍的摩擦,馬歇爾於26日軍事三人小組會上,約張治中、周恩來同赴華北視察。我和廉壯秋也隨同一起出巡。
馬歇爾所定日程如下:
2月28日 重慶——北平。
3月1日 北平——張家口(午餐)——歸綏——北平(宿)。
3月2日 北平——濟南(午餐)——徐州(宿)。
3月3日 徐州——新鄉——太原(宿)。
3月4日 太原——延安(宿)。
在討論行程時,周恩來提議,3月4日可否由太原到武漢再去廣州。因其時國民黨政府咬定長江以南無*,僅存殘餘土匪,只有“剿匪”活動,但不存在停戰問題。同時馬歇爾、張治中認為,東北是偽滿洲國,根本沒有*軍隊,僅存在政府向蘇聯提出接收主權的問題。但周恩來認為,*在中原尚有李先念部隊,華南尚有東江縱隊,馮白駒支隊也一直在海南島五指山活動,而東北方面國共兩軍摩擦很激烈,因此對馬歇爾、張治中所謂東北、華南無*的立場,針鋒相對地反駁道:“你們一口兩口說‘班底士,班底士’(英文Bandits土匪),那我們乾脆到廣東,到東北去看看!”馬歇爾見狀,便溫和地說道:“周恩來將軍,那就看看飛機的情況如何,再作決定吧。”
周恩來隨即向張治中說:“張治中先生,我們出巡,必須有一致的語言,如果新聞記者問我們東北停戰如何?我們是否可答,東北停戰正在研究中。”
張治中聞言,不知怎麼回答才好:如果表示同意,那就等於承認討論東北停火,表示東北有*存在;如果表示反對,周恩來言之成理,找不出話來反駁。他窘態畢露地說:“馬歇爾將軍,你看怎麼說好?”
這時馬歇爾正在埋頭玩弄手中的小刀,聽到張治中的話,不慌不忙地抬起頭來,漫不經心地說:“就說‘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商量’好了。”
2月28日8時,我陪同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登上馬歇爾霸王號專機飛往北平。
到達北平後,軍事調處執行部的人員到機場熱烈歡迎我們,我和唐保黃同車前往協和醫院軍事調處執行部。唐保黃任中國駐英大使館陸軍武官,1944年與我在倫敦相識,所以他驅車迎接我(他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