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我在20歲的時候,月入2000元也能左右逢源。到了30幾歲,月入75萬時也還是會焦頭爛額。你說,到底是2000算有錢,還是75萬算有錢?想要月入2000元?還是月入75萬元?
別放馬後炮說:“你想月入75萬,但是不會如我一般糟蹋錢。”
我告訴你,月入2000和75萬時,屁股癢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真有趣,回想走過的40年,有錢?沒錢?為什麼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挺有錢?
你問我,“有錢”到底是什麼?答案是:一種你自己去體會的感覺。
無論是誰,有多少錢,一定還有人比你多,也有人比你少。錢比你多的人,未必覺得他有錢;錢比你少的人,也可以覺得他很有錢。而錢比你多的人,可能過著錢比你少的日子,並且覺得他“沒錢”。
而我?我一直都有“有錢”的感覺。
要感覺“有錢”其實很簡單:錢一直夠用就是了。就算當時不夠,也知道會從哪裡來,什麼時候來,會來多少。最好的感覺就是:一定夠用!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有錢”的感覺。
要達到這樣的地步,就要做到“錢的平衡”:花錢和賺錢平衡,能力和收入平衡;努力和成效平衡,負擔和成就平衡;期望和結果平衡,你和大家都平衡。
平衡最美
小尼采說:“平衡最美。”
想象不到那種意境吧!學學每一個只顧著吃喝玩樂的小孩子。嚴格地說來:所有的小孩子裡,沒有一個人有錢!也少有哪一個小孩知道,自己到底算有錢還是沒錢?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樣的快樂——窮爸爸和富爸爸所能提供的快樂與財富之間沒有任何關連。這是因為孩子們容易做到“平衡”:需要和獲得平衡,想法和實際平衡。我們應該學學孩子。
除了“平衡”讓我覺得“有錢”,我還生氣蓬勃、神采奕奕地覺得我“有錢”,因為我一直在“賺錢”。“賺錢”的數字多寡並不重要,是“賺錢”的感覺使你覺得自己有用;是“賺錢”的過程使你覺得自己存在;是“賺錢”的期盼使你覺得充滿希望;是“賺錢”之後你就可以實現心願、擁抱夢想!
“那不能賺錢的人怎麼辦?”像是高齡長者、家庭主婦……不能賺錢?省錢也是賺!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家計變輕、錢變好用、物超所值,這一樣可以顯現出你的價值!
“那還不會賺錢的小孩子怎麼辦?”孩提時代,是學習和建構金錢觀念的黃金時期,金錢觀,是最容易在孩子身上浮現出來的。如果能讓孩子們在孩提時懂得珍惜所有、學會禮尚往來、願意與人分享、分攤群體勞務、體會共同喜悅……你就會看見他們少埋怨、多平衡、易開心、常喜樂。真正愛錢的孩子,不會變壞。除非是你我教錯了——那也難怪,因為你我也沒人教。
還有一件一直沒變,一直讓我很容易體會“平衡之美”的事:我的排骨飯。我想它可以當作一個好例子,讓你體會我所喜樂的“有錢”感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的排骨飯
有炸排骨可以吃,一直是我覺得自己“有錢”的重要依據!
我一直愛吃排骨飯,武昌街的“江浙好味道排骨大王”一直是我的最愛。
7歲到15歲,在學校打飯時期,我最愛吃的也是炸排骨。“再興排骨”一吃9年。結婚後,家裡飯桌上的炸排骨,依舊是我的盛筵豐饌!
小時候,為了去吃糖醋排骨,全家人從羅東一路散步到三星鄉。
坐火車回羅東時,站臺的火車便當,或者是“福隆火車站”木盒便當的排骨飯是旅程重點。
到已經被火燒掉了的“中華體育館”看籃球賽,只要忍到比賽第四節,場外的排骨便當就會從4塊降價成1塊。
念高中時半工半讀,經常一天只能吃一個排骨盒飯,犒賞自己的意味深濃。
念大專之前擺地攤,在“蜜蜂咖啡”吃排骨套餐就是豪華享受。
進了演藝圈後,大魚大肉的機會多了,我還是覺得吃排骨飯最開心。
昨天,我唯一吃的一頓正餐就是“君悅排骨”的酸菜排骨飯。等一下寫完這一段,我還要去“九如”吃排骨菜飯。
小時候的排骨飯元,現在的排骨飯30元——物價漲了,滿足不變。說也奇怪,從還不會賺錢到月入2000元時,我都愛吃排骨飯。到月入75萬時,我還是愛吃排骨飯。
那麼賺那麼多錢幹嗎?更何況回想起來,這一生當中就屬月入7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