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母艦隊,以航母為依託,儘可能的將德國國內有用的東西都帶回來。…,
“地面部隊呢?”韓主席開口問道:“正選,你準備派多少地面部隊前往德國?”“至少三萬人。
”謝天毫不猶豫的說道:“不但要防禦地面,還要防禦海洋,三萬人我認為並不算多,我們現在有足夠的艦船,大型運輸船也非常多,所以我還準備帶十萬左右的勞動力前往,德國人的那些財產,能帶多少帶多少吧!…,
主席點了點頭,禁不住笑道:“現在真的是實力決定一切了,以前我們剛剛開放的時候,還需要求著他們來中國投資,現在,是他們求著舉國遷入中國,而且他們都知道遷入中國之後,相當於放棄了國家的實際概念,國家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意念罷了,但是他們為了生存,已經顧不得這麼多了,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說著,韓主席又問道:“正選,美國人、德國人的硬體設施遷入中國,這規模是極大的,而且美國的飛機制造工業我們並沒有立刻遷入國內,但那些生產線硬體就放在美國本土那片無人之地,隨時供我們去取,現在你又要把德國人的工業底子全部掏空,你有沒有想過在哪裡建設一個大型的工業基地?上海大眾以及其他汽車生產線,是否合適?”謝天微微一笑,道:“這個我早就想過,這次如果要建造工業基地的話,我想面積一定是非常大的,就目前我的想法,我們至少要建立起一條車輛生產線和一條裝甲車生產線,而且這兩個生產線要有一定的共通性,也就是說,我們在製造常規坦克的同時,要利用車輛生產線與裝甲車生產線,來生產一種跨界車,也就是擁有較強裝甲的民用車,畢竟越往後我們要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也就越大,我們不光要有強大的地面部隊,我們的人民,也需要有一個安全的交通方式。”韓主席皺了皺眉,道:“這麼說的話,上海的地方就不夠用了。”“是的。”謝天點頭說道:“還有飛機,我們不求能夠立刻製造飛機,但最起碼,要有一個飛機維修和組裝的平臺,美國、德國都有大量的半成品以及零部件剩餘,我們可以拿過來在中國組裝,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其他工業需要發展,所以我想,將常州市作為整個中國目前的工業基地。”“常州?”一個臨時軍委的委員開口問道:“為什麼要選在常州?”謝天笑道:“首先,大型的工業基地就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要就近解決數萬甚至十餘萬從業人員的住宿,依託城市是最好的辦法其次,常州有一定的工業基礎,這一個我們可以利用好起來:再次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所在的上海,不僅沿海而且還是長江入海口,這裡是戰略要衝,也是面對海防線的橋頭堡換句話說,這裡並不是最安全的地方,內陸才更為安全,我之所以將蘇州所謂陸軍軍事基地、新兵訓練基地的原因也是這一點:不僅這些,大家不要忘了,我們現在有兩條鐵路可以利用,一條是上海到南昌、豐城,這條鐵路路程較遠,另一條,是京滬高鐵的長江以南段蘇州、常州都在京滬高鐵線上。”
幾個垂員聽到謝天的分析紛紛點頭表示贊同,謝天又道:“上海是我們防禦的重中之重,而且我們大部分的人口都生活在這裡,所以我們也必須建立幾個內陸根據地,這樣的話,一旦上海遭遇到絕大力量的進攻我們可以迅速將人員與物資撤出上海,這兩條鐵路就是關鍵所在。
自二戰後的國際形勢一直是東西方對持的局面,但德國由於是二戰的戰敗國,所以自二戰以後東西德分裂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將柏林牆推倒,導致德國人並沒有精力去像美英一樣專注於東西方意識形態的明爭暗鬥無論是中國人對德國人,還是德國人對中國人,感覺上對方好像都與自己沒什麼關係,兩國人民談不上友好,但更加談不上有敵對情緒,所以如此一來,德國遷入中國大陸的事情,雙方無論是從官方層面還是人民層面,進展的都異常迅速。
談天是一個永遠不做賠本買賣的人,在艦隊還沒有出發的時候,他便已經致電德國總理,提出了一個倖存者與物資同多撤退的要求,免得德國人光顧著到中國過舒心日子,丟下一大堆硬體設施讓自己一點點搬回中國。
德國人倒也十分爽快,幾乎立刻便答應了謝天的要求,他們開始儘可能的清點硬體設施與配套物資,但卻無法進行有效搬運,必須有中國的勞動力幫助以及武力協助,才有可能完成。
德國人的計劃…是一個有條不紊的撤退過程,只要中國軍隊能夠抵擋的住德國境內的大量喪屍,只要中國人給他們帶去充足的糧食,即便是用幾個月的時間來搬運那些硬體設施也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德國領導人看問題比其他幾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