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4/5 頁)
時、朱德和康生(其後還有劉少奇等)
毛澤東
陳雲(其後是彭真,約在 1943 — 1944 年)
凱豐
周恩來(約在 1944 年後為李維漢)
周恩來(兼,還有康生、劉少奇等人)
劉少奇(其後,李維漢)
康生(其後,周興和李克農)
陳雲
陳雲(兼)
蔡暢
馮文彬
張聞天
華北局、西北局、長江局(到 1938 年)、南方局,中原局(這
兩個局建於 1939 年)、東南局(與中原局在 1941 年合併為華中
局)、 1945 年後還有東北局。
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晉綏分局、晉東南分局(晉冀魯豫中央
局的一部分)、華南分局
適合於建立委員會的省、縣、鎮、區及分割槽
來源:哈里森:《通往權力的長征》,第 293 頁,及引用資料。
最後,黨在各級政府和軍隊中,以及在群眾團體中,均設有支部。因此
黨的作用猶如神經系統,連線這一運動的各個部分,傳送和處理資訊,併發
布指令。
軍隊。分別在華北和華中活動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正式結構見表 19。作
為正規的專職的野戰部隊,八路軍和新四軍是三級軍
表 19 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組織
八路軍總部(延安)
總司令
副總司令
參謀長
政治部主任
115 師(前第 1 方面軍;晉察冀根據地)
師長
副師長
政治委員
120 師(前第 2 方面軍;晉綏根據地)
師長
副師長
政治委員
129 師(前第 4 方面軍;晉冀魯豫根據地)
師長
副師長
政治委員
新四軍
軍長
副軍長
政治部主任
政治委員
副政治委員
朱德
彭德懷
葉劍英
王稼祥( 1937 — 1938 年,任弼時)
林彪( 1937 年後期受傷)
聶榮臻( 1938 年起代師長)
羅榮桓
賀龍
蕭克
關嚮應
劉伯承
徐向前
鄧小平
葉挺( 1941 年後,陳毅)
項英( 1941 年後,張雲逸)
袁國平( 1941 年後,鄧子恢)
項英( 1941 年後,劉少奇)
饒漱石
來源:哈里森:《通往權力的長征》,第 296 頁。
事結構的最高一級。這兩個軍是共產黨人可以投入戰鬥的在訓練、領導和裝
備上最好的部隊——雖然他們的裝備至少離要求還很遠。①這兩個軍的部隊可
派往任何需要的地區,但每個根據地有它自己的分遣部隊。為了避免國民黨
的反宣傳,共產黨人從不擴大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最高指揮機構,但下層團、
營和連卻在擴充套件。實際作戰由這些較小的分隊執行;師從不以完整的部隊參
戰,而團也只是偶爾全體出動。
在中共的根據地,存在著另外兩種型別的武裝力量:地方軍和民兵。大
多數地方軍也負有專職的軍事責任,但與八路軍和新四軍不同,他們長期留
在自己的管轄地區以內。民兵理論上包括 16 至 45 歲之間全部身體健全的人,
但不同於野戰軍或地方軍,他們不“脫離生產”,而是在需要時執行零星任
務。與此同時他們繼續從事自己的正常業務。當然,在人們說到這種軍事組
織時,都感到訓練和裝備的不足日益明顯。大多數民兵是用大刀與農具武裝
起來的,他們的老式鳥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