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交政策的制訂者們卻從美日對抗中看到一個
獲利的機會。袁世凱首先抓住了這個機遇,他從 1901 年到 1907 年佔據了李
鴻章在天津的原職,然後成為北京的顯要人物,直到 1909 年下臺。袁世凱和
那群有志改革的皇太后的臣僕們,設法在晚清發展鐵路、電報、礦山、新軍
和警察力量,包括與帝國主義列強的關係。②他們在滿洲仿效 20 年前李鴻章
在朝鮮的戰略——開放該地區的對外貿易,這樣給貿易大國以既得利益,以
保持中國的至尊地位,或者至少反對日本或俄國的蠶食,這是一種門戶開放
戰略。
不幸的是貿易大國的商業趕不上俄日對滿洲的軍事和經濟侵入,所以袁
世凱不得不回到競爭的戰略上來,在中國主辦下推動那裡的鐵路和其他事
頁,尼什斷言“1911 年條約基本上是消極的”。
② 日本外務省:《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書》第 1 卷,第 280—281 頁。
① 韓德:《特殊關係的形成:1914 年以前的美國和中國》第 3 章《排外政治和外 交, 1879—1895》。
② 斯蒂芬?R。麥金農,《清帝國末年的權力與政治:袁世凱在北京和天津, 1901—1908 年。》
業。因此,他希望得到美國的財政援助。許多方案都在未定之中。1905 年,
美國鐵路大王 E.H.哈里曼曾在東京向首相桂太郎建議一個統一的環球的運
輸系統,包括日美共同管理南滿鐵路,但外相小村壽太郎從樸次茅斯歸來,
反對這項計劃,因而計劃遭到擱置。同時,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開始發展民事
管理的改革。他和受過美國教育的部下、遼東巡撫①唐紹儀建議哈里曼投資鐵
路,與日本接管的俄國修建的南滿鐵路競爭。為了吸引資本,他們建議仿效
帝國主義者,建立一個開發銀行以獲取美國和英國的貸款。他們的計劃在年
輕的國務院官員中迅速引起反響,這些官員懷疑日本對中國以及日本對美國
貿易的意向。1907—1908 年,中國官員積極推動中美聯盟的設想,一個仲裁
條約事實上已在談判,而唐紹儀前往華盛頓企圖解決中國開發滿洲計劃的美
方投資問題。然而,在他 1908 年 11 月 30 日到達華盛頓時,他的希望已因現
實政治而成為泡影。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意識到中國的軟弱,現實地對待日本。作為對日本
限制向美國移民的“君子協定”的回報,1908 年 11 月 30 日的羅脫-高平協
定試圖緩和美日之間的緊張關係。兩國認可太平洋地區的現狀,同意相互尊
重對方的領土主權,堅持中國的門戶開放,以及以和平手段支援“中國的獨
立和完整”。如果其中任何一項受到威脅,雙方同意交換意見。在將條約通
知北京時,東京表明它完善了此前日本與英、法、俄簽訂的條約。②
雖然羅斯福總統對日本的強盛持有現實的看法,而且美國艦隊在 1908
年訪日時受到熱情款待,但是美國對日本在滿洲擴張的擔心並沒有結束,而
且每個國家的海軍領導人都把對方的艦隊作為潛在的敵人。1907 年日本海軍
的國防計劃的中心,就是把美國作為日本的假想敵。①
日本在 1906 年建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管理根據樸次茅斯條約由
俄國轉讓的鐵路線,達到了向中國有效滲透的新水平。公司的首任總裁後藤
新平以前曾擔任臺灣民政長官,他對滿鐵有雄心勃勃的計劃。他把計劃看作
包括礦山、農業和工業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