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萬人和 992 門大炮與數量上佔優
勢的俄軍 37 萬人和 1219 門大炮對抗。毫不奇怪,俄軍發射了 54 萬發炮彈,
超過了日軍的 35 萬發。當 3 月 9 日日軍開始對建有城牆的瀋陽發動總攻並於
次日佔
領該城時,俄軍主力只是由鐵路撤至瀋陽以北鐵嶺的新陣地。日本已經用極
大的代價包圍了俄軍,但因缺乏彈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俄軍有秩序地撤退。
日本人的後援儲備已經動員起來,他們發現事實上已不可能運送另外的軍隊
和彈藥到前線。
① 所以理查德?斯托裡為他 1979 年的著作選用書名為《日本與西方在亞洲的衰 落,1894—1943 年》。關
於這一節的一般環境,見馬裡烏斯? B。詹森: 日本 與中國:從戰爭到和平,1894—1972 年》;又見喬舒
亞?福格爾:《政治與漢 學:內藤湖南(1866—1934 年)個案》。
① 見約瑟夫?弗萊徹:《劍橋中國史》第 10 卷第 7 章,《東北滿洲的喪失》。又 見羅伯特?H。G。李:《清
史中的滿洲邊疆》和韓德:《邊防與門戶開放》第 1 章。
至少在 5 月 27 日以前,情況似乎有利於俄國人,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已
經駛過好望角,穿過印度洋,並在法屬印度支那金蘭灣停泊作最後補給。5
月 27 日,這支艦隊在對馬海峽被日本的聯合艦隊殲滅。這使俄國難於繼續作
戰。同時,1905 年 1 月 22 日“流血星期日”開始的俄國革命,給沙皇體制
帶來了進一步的困難。6 月,戰艦“波將金”號上的水手在奧德薩起義。雖
然人員和物資繼續沿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往前線,但是軍隊士氣低落。伴隨著
國內的騷動,這使俄國政府喪失了戰鬥的決心。
5 月 31 日,日本人秘密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作調解人安排和平會議,
這次會議於 8 月在新罕布什爾州的樸次茅斯舉行。在此以前,羅斯福尋求有
關日本意向的保證,並同意東京堅持滿洲門戶開放以及有意將滿洲交還中國
的答覆。在談判進行時,俄國代表謝爾蓋?維特伯爵拒絕承認戰敗,隱瞞了
俄國國內形勢,並宣稱俄國準備繼續戰鬥。在俄國這種強硬路線的壓力下,
日本政府認識到它已無力繼續作戰,放棄了財政賠償的要求;瞭解到對庫頁
全島的要求是不會成功的,而決心獲得南半部。俄國在遼東半島的權益,還
有在長春附近一個地點與旅順之間的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
瞭解日本真正戰爭形勢的外相小村壽太郎,與維特伯爵進行了一波三折
的談判,他受到許多人的指責,因為這似乎是一場外交上的失敗。不瞭解真
正形勢的日本公眾被條約的條款所激怒。報紙譴責政府,而以東京的心臟地
區日比谷公園為中心的反政府騷亂,花了三天時間才鎮壓下去。①然而政府領
導人明白,樸次茅斯條約提供了他們所能得到的最佳結果,他們試圖獲得中
國和列強對條約的認可,以促進東亞的穩定,並減少俄國復仇戰爭的可能性。
他們首先接近中國。小村經過與維特伯爵的令人精疲力盡的談判後於 9
月回國,11 月前往北京。他與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進行談判,得到了北
京對俄國讓與日本的各項權益的承認。日本也就一個秘密草案與中國談判,
以增加日本的經濟收穫,幷包括中國對不修建任何有損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利益的鐵路的承諾。1905 年 12 月 12 日《中日北京條約》簽字。②③但在兩年
內,為美、英參加滿洲交通建設而進行的多次討論發現中國反對這種安排。
日本同時尋求加強與英國的聯盟。因為最初在 1902 年簽約時,英、日同
盟僅適用於中國和朝鮮,但當日俄戰爭期間英俄間的對抗遍及整個歐亞大陸
時,英國想加強這個聯盟,同時日本也需要一個更強的同盟來幫助它制止俄
國的復仇戰爭。因此,英日同盟於 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