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行政及其背景,在陳伯心著《中國的地方制度及其改革》和
錢端升等著《民國政制史》中得到介紹。關於縣政,程方著《中國縣政概論》
引用和綜合很多現有的直到 1939 年的文獻;施養成在 1946 年就省政寫成的
綜合性著作《中國省行政制度》也是這樣做的。民國初期背景研究,有馬場
鍬太郎著《中國地方行政制度之研究》(《支那研究》 1927 年第 12 期,第
81—317 頁)。展示性的制度研究,有吳應銧著《民國初年地方知事的職業:
職業的招聘、訓練和流動》〔《現代亞洲研究》第 8 卷第 2 期(1974 年 4 月)
第 217—245 頁〕。董修甲在他所著的《中國地方自治問題》中概述國民黨認
為的地方自治制度。著名的國民黨綱領制訂者李宗黃著《新縣制之理論與實
際》,論述被竭力推薦的“新縣制”。
關於鄉村建設運動的地方政治,基本著作是艾愷著《最後一位儒家學者:
梁漱溟與中國關於現代性的困境》。這方面豐富的中文文獻,可涉獵這部著
作所附書目和上面引述的餘秉權著《關於 20 世紀中國的研究資料》。查爾斯?M.
海福德在他所著的《中國的鄉村建設:晏陽初與平民教育運動》中研究定縣
個案。
8.學術界的成長,1912—1949 年
學術界包含個人和機構,其歷史記載在各種各樣涉及思潮、政治傾向和
社會文化環境其他方面的綜合文獻中。我們在這裡只能為本章專就高等教育
列出基本資料。
北京、南京和臺北以及東京、倫敦、巴黎和華盛頓的政府檔案,在這個
領域比較而言仍然未被髮掘。設在紐約州塔裡敦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檔案館提
供美國援助,特別是在醫學及其他科學方面的資料。
已出版的文獻很多。舒新城早年編集的《近代中國教育史料》四卷收羅
從 1898 年到 1928 年國民教育創始期間的史料。舒新城去世後出版的舒新城
編三卷《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是一部與前者十分不同的作品,收羅 1852—
1922 年的史料。1976 年出版的多賀秋五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四卷轉
載清末至 1948 年史料數千頁,使該書成為一部包羅最廣的資料集。丁致聘著
《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提供直到 1933 年的每週記事。王雲五著《商務
印書館與新教育年譜》提供 1897—1972 年(1949 年以後關於臺灣)的資料
和文獻。林子勳著《中國留學教育史》也編入大量資料。
在雜誌類中,有商務印書館 1909 年在上海創刊的《教育雜誌》和中華書
局 1912 年創刊的《中華教育界》。江蘇省教育共進社主辦,最初由蔣夢麟編
的《新教育》,1919 年創刊。
關於直到 1930 年的教育的最早一部簡明概括的綜合評述,是王鳳喈著
《中國教育史大綱》。關於 1930 年以後的教育的研究,有一批在各方面贊助
下出版的調查研究:其中有蔡元培等著《晚清三十五年來之中國教育(1897
—1931)》。《抗戰前十年之中國》有若干關於高等教育機構發展的章節;
潘公展編《五十年來的中國》有一流教育界人物撰寫的章節。莊澤宣編《抗
戰十年來中國學校教育總檢討》是《中華教育界》雜誌新 1 卷第 1 期(1947
年)特輯。教育設施的官方統計數字收在教育部統計科刊行的《二十一(二、
三)年度全國高等教育統計》內。有兩部教育年鑑出版:《第一次中國教育
年鑑》六卷在 1934 年出版,有教育部長王世傑的前言;《第二次中國教育年
鑑》在 1948 年出版,有朱家驊的前言。
自 1981 年以來,臺灣陸續出版《學府紀聞》叢書,由一流大學的單卷校
史組成。第一批出版的,有《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
武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