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佛道(第2/3 頁)
這麼說,那唐員外悟性雖高,但還是比不過觀音菩薩的,只因他現在充其量是個偽佛,甚至以後都可能止步於此,而觀音現在雖然僅是菩薩,但日後若有所悟,成就將不可限量。”
“為什麼這麼說?”
“什麼是偽佛?”
一前一後兩道聲音,安逸笑著看了他們一眼,道:“一個一個來,先說說偽佛的定義……”頓了頓,才道:“其實在佛教裡面,真正的佛祖只有三橫三豎佛,也就是橫三佛、豎三佛,一共五個佛……先別急著瞪眼,師父我沒算錯,確實就是五個佛。”
安逸把剛要說話的趙斌用話堵住,才繼續道:“三橫三豎佛中,橫三佛代表空間,分別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如來佛祖,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豎三世佛則代表時間,分別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以及未來佛彌勒佛。而根據佛教的說法。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娑婆世界’,由釋迦牟尼佛統管,所以三橫三豎佛,其實只是說的五位佛祖。”
“除了這五位佛祖之外,其他的像唐員外這樣悟道成佛的其實都屬於偽佛。”
“偽佛的定義。其實並非是指他們是假冒偽劣的佛祖,而是他們雖然稱之為佛,但卻遠遠不能做祖,所以我才叫他們偽佛。”
“之前我已經說過,佛教的教義是自相矛盾的,而這矛盾的源頭。就是三橫三豎佛這五位佛祖,亦或者說是如來一個。”
“如來為佛祖,只因在他之前並沒有佛,而‘佛’這個定義是他提出的,也就是他給‘佛’做了定義。世上這才有了‘佛’這個東西,呃……或者說是思想。”
“如來給‘佛’做的定義是‘四大皆空’,所以他自己的‘道’也就是四大皆空,這裡的‘道’並非是道家的道,而是指修行的途徑,或者說思想、感悟。因為如來堅持了自己的‘道’,堅持了自己的思想,所以他所定義的‘佛’就是他自己。所以他就是佛,除了他也沒有別的‘佛’。”
“其他的‘佛’雖然稱之為佛,但他們都被侷限於如來的思想裡。如此一來,他們的成就再高,也超不過如來,所以我稱他們為‘偽佛’。”
“其實如來的修行,與其說修佛倒不如說是修‘道’,修自己的‘道’。而在如來之後的修佛者,他們修行的才是‘佛’。準確點來說,他們修行的其實是‘如來’。因為沒有如來就沒有‘佛’!”
“打個比方來說。我們腳下的這些花花草草,雖然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但若沒有人為他們命名,那它們就不是‘花’,不是‘草’,還有可能被命名其他什麼東西。”
“佛也一樣!”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古至今很多東西都是原本就存在的,但世人愚昧,所以才沒有人發現,而如來就是‘佛’教思想的發現者,但卻並不能說是創造者。”
“就像我們所說的‘道’,‘道’這個東西亙古以來一直都有,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乃甚至一花一草一土一木都可以稱之為道,但花草土木卻並不是道的本身。”
“簡單點說,其實‘佛’也是在亙古以來就有的‘道’的包裹範圍中,但它相比於道來說,就像花草土木一樣,太過單一,所以它並不能代表‘道’,並不能稱之為道,所以才單拿出來,命名為佛。”
“而釋迦牟尼作為佛的發現者,或者說是從道里面‘拿出’佛、創造佛的締造者,他其實也發現了‘道’的存在,不然也不可能從‘道’裡悟出‘佛’來。而既然他是從‘道’裡面提取出來的‘佛’,那他的修行其實依然是在修‘道’,因為他本身就是‘佛’,他自己當然不用修‘自己’。”
“而在釋迦牟尼之後的,現在的修佛者,他們卻接觸不到‘道’的存在,所以他們修的,只能是從‘道’裡面摘出來‘佛’。而‘佛’既然是從‘道’裡摘出來的一點,自然比不上‘道’的淵博廣大,所以他們的成就,自然可想而知,是永遠也超不過釋迦牟尼的。”
“超過了釋迦牟尼,他們也不能稱之為修佛了。”
“這就好比山山水水,一山一水謂之道,其中山也是道,水也是道,如果把佛比作山,把仙、魔、妖什麼的任何一類比作水,那麼不論你是修山道還是修水道,你都會被侷限在山水之中,永遠體悟不到‘道’的本身,永遠不知道‘道’的淵博與廣大。”
“就好像‘夏蟲不可語冰,青蛙坐井觀天’,眼界太小,很難再有提升空間。”
“而佛教,或者說佛的定義,是四大皆空。但空是道,有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