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酈商也投歸了劉邦,這時酈商已統有幾千人的一支反秦隊伍,從此成為劉邦的名將。
接著劉邦西進到潁川(今河南禹州),又得到了張良。張良是六國時期韓國貴族的後代,自幼與秦王朝誓不兩立。他在陳勝的號召下,也拉起一支小隊伍,保著一位韓王的後代韓成,在舊時韓國的地面上打游擊。他以前曾在項梁那裡見過劉邦,心生喜慕。現在他聽說劉邦要西下破秦,於是他向韓成請假,說暫時跟著劉邦去滅秦,滅秦後再回來侍候韓成。這使得劉邦從此如虎添翼。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留侯世家》裡說:
張良常給劉邦講《太公兵法》,劉邦很高興,經常因為採納張良的主意而獲得成功。說來也怪,這些話張良也對別人講過,但別人總是不開竅。於是張良佩服地說:“沛公的頭腦,大概是老天爺賜給他的。”
劉邦在西進破秦一路上所進行的最光輝,同時也是《史記》中描寫得最精彩的是嶢關、藍田之戰。嶢關、藍田都在從武關前往秦國都城咸陽的路上,在當時的咸陽城東南,相距不到二百里。《留侯世家》對此寫到:
劉邦想用兩萬人強攻鎮守嶢關的秦朝軍隊。張良說:“目前秦軍的戰鬥力還很強,不能輕敵。我聽說鎮守嶢關的將領,是一個屠戶的兒子。商人都唯利是圖,我們可以用財寶收買他。您可以先堅守營地,而派出一部分人先到前邊去放出訊息,說是要為五萬人準備糧食,同時在四周的山頭上多樹旗幟,虛張聲勢,迷惑敵人。而後派酈食其帶著奇珍異寶去嶢關賄賂秦國的守將。”幾方面的工作一做,秦將果然中計,答應了掉轉矛頭和劉邦一起襲擊咸陽。劉邦正要同意,張良說:“這還只是那個受賄賂的將軍想造反,他的部下還不一定聽呢。如果他的部下不聽,那就要壞事。不如趁著他們思想鬆懈,對他們發起突然進攻。”劉邦同意,於是引兵突襲嶢關,秦軍無備,嶢關被劉邦所佔領。接著劉邦乘勝追擊到藍田,與秦軍再戰,秦軍徹底瓦解。
這段話寫張良的謀略有三點:其一是使用金錢利誘,收買其決策人物;其二是虛張聲勢,先聲奪人;其三是趁其鬆懈無備而攻之。
這是劉邦推翻秦王朝的最後一戰,同時也可以從這些地方認識張良是怎樣運用“黃老哲學”幫著劉邦滅了秦王朝的。
誅秦滅項歌大風(3)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率軍來到咸陽城外東南方的霸上,剛剛殺了趙高,在位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向劉邦舉行了投降儀式,《高祖本紀》對此寫到:
漢元年十月,劉邦率軍隊第一個來到了咸陽東南的霸上,這時已經退去帝位、重稱秦王的子嬰,乘著白馬素車,脖子上搭著一條帶子,捧著已經封好的皇帝印信,來到軹道亭的路邊向劉邦投降。劉邦的將領們有人提議殺死他,劉邦說:“當初懷王之所以派我來,就是因為我待人寬厚;再說人家都已經投降了,我們還殺人家,這未免太不好啦。”於是就把子嬰交給專人看管了起來。
首先劉邦這種接待子嬰投降的做法就是有禮節、得人心的,凡是接待帝王投降幾乎都有這樣一套程式。接著劉邦進入了咸陽宮,就想住在裡面不出來了,這時幸虧有樊噲、張良出來勸說,劉邦才封起了秦宮的倉庫和各種珍寶,帶著人馬重又回到了霸上。劉邦把關中各縣的父老鄉紳們找來,對他們說:“你們受秦朝酷法的時間不短了,秦法規奉,敢說朝廷壞話的滅族,敢相聚議論國家大事的殺死。我們各路將領在東方出發前,懷王就已經和我們說好了,誰先打入關內誰就當關中王,根據這個規定,我是應該當關中王的。現在我與諸位約定,今後國家的###只有三條:殺人者償命,傷人及偷人東西的各自按情節定罪,其餘的條款一概廢除。各級官吏都各回各位,照常辦公。我們到這裡來是為父老們除害的,絕不會損害大家,請大家不要怕。我之所以帶領人馬回到霸上,就是為了等候其他各路將領到來,共同商定日後的辦法。”隨後他又派人跟著各地的官吏們到各縣各鄉各鎮去向人們說明他的這番意思,各地的人們聽了都很高興,大家紛紛帶著牛羊酒飯前來慰勞劉邦的軍隊。劉邦又推辭不受,說:“倉庫裡有的是糧食,我們什麼都不缺,不能再讓大家破費了。”於是人們越來越高興,惟恐日後不讓劉邦當關中王。
這段話有以下幾方面的意思:
其一,表現了劉邦全軍上下秋毫無犯的紀律,的確是仁義之師;
其二,劉邦廢除了秦王朝的殘暴法制,使百姓們有一種獲得“解放”之感;
其三,劉邦讓關中地區的原有官吏各就各位,繼續維持各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