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時代變化的可真快(第1/3 頁)
太空都市,人類太空科幻中常見的元素,如今被人類從幻想裡,搬到了現實中。
初次的建造,作為首個可供大量人類居住的太空都市,安全可靠性要優先於規模,所以,人類歷史上這第一座,長度只有九公里,寬5公里。
內部可供利用的居住面積為32平方公里,相當於地球上一座城鎮的面積,參考地球上上城市人口的居住密度,最大限度能住下60萬人。
當然,這只是單純的居住,不包括飲食、飲用水、廢物處理等等其他一系列的開銷,囊括這些花銷的話,這點居住面積是根本不夠。
太空都市呈圓筒形狀,依靠著自轉來模擬引力,結構和太空農田相似度很高,比如外部掛著厚重的水泥板抵擋下部分太陽射線,再比如利用玻璃鏡折射、反射,藉助太陽光進行內部的照明。
太空都市內並沒有太陽,置身於其中的人,抬頭能看到的只有一根發光的柱子,這個柱子就是整座太空都市,長度為九公里的主軸,發光是因為它在反射太陽光。
內部構造並非如太空農田那般採用分層結構,太空都市內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延伸到最高處,與太空都市的主軸相連線,這些建築既是給人類居住的高樓大廈,也是用來穩固太空都市外壁與主軸之間的繩索。
太空都市內部也有著街道,和地球上一樣,都是用混凝土鋪成的,混凝土、瀝青等建築材料,來源於工程團隊開採礦物後留下的工業廢料。
因此,人走在太空都市裡,會感覺陌生而又熟悉,如果忽略掉低引力且不抬頭看,只觀察自己的周遭,甚至能讓人錯以為這並不是在太空。
街道兩旁是樹木,這些樹木的根系部位都佈置了感測器,定期會有人檢查,以免植物的根系穿透太空都市的外壁,造成嚴重後果。
除了街道上的樹木,太空都市內部還設定了七個公園,都是佔地100公頃的公園,除了作為太空都市中居民休閒放鬆的場所外,還是整座太空都市的氧氣製造場所。
一天製造的氧氣量能達到五十萬kg,而六十萬人一天氧氣的消耗量大約45萬kg,七座公園滿足供氧綽綽有餘,再加上足夠植物的空氣淨化能力,太空都市中的空氣甚至比地球上的空氣還要清新。
並且,太空沒有晚上一說,透過對鏡片的調整,延長向七座公園照射日光的時間,植物們氧氣的製造量可更進一步的提升。
太空都市一經建成,那些總人口低於二十萬的島嶼國家們,紛紛透過各自的影響力,試圖搶先一步購買到它的所有權。
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升高,這些島嶼國家的領土每年都在縮減。
而且,人類的未來在太空,有一座太空都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更加比地球上的國家更便捷的開發太空資源。
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希望能入手這座太空都市,但他們也都清楚,其他常任理事國必然不會允許他們率先擁有。
經過幾經協商,pdc最終將人類首座太空都市,交給了吐瓦魯,這個人口只有一萬數量的島嶼國家。
不過,吐瓦魯獲得這座太空都市有個前提,那就是這座太空都市必須作為一箇中轉站,有義務給所有工程團隊、人類艦隊無償提供補給,並且,為了維護治安,pdc將組建一支維和部隊入駐其中。
前者倒沒什麼,後者就有些喪權辱國的意味了。
不過,弱國無外交,在地球上吐瓦魯自身就不具備自保能力,上了太空後讓維和部隊入駐倒也沒什麼心理負擔,反正都是躺著,在哪躺著不都一樣?
在pdc宣佈吐瓦魯將舉國搬遷到太空都市,那座太空都市將成為吐瓦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主權。
當天,吐瓦魯政府收到了上億規模的入籍申請。
沒辦法,‘一個在太空裡的國家’這樣的標籤,實在是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知曉了太空都市裡的居住條件後,不少有錢人紛紛趨之若鶩,希望在入籍後,能在太空都市裡有一個居所。
一時間,吐瓦魯的國籍成為了世界上炙手可熱的東西,甚至在一些時間段裡,比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國籍還要更吸引人。
除了太空都市的建造外,太空農場的構思也提上日程。
林楓沒考慮過在太空裡養畜牧,在他看來,有得吃就不錯了,還這麼矯情的想吃肉?奢侈!
由於太空農場的設想,林楓根本沒有參與,所以名字起的也就比較文藝,通俗點說就是把各種養殖場都搬到太空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