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人類是有極限的(第1/2 頁)
“安全!我跟你們說,一切以‘安全’為核心,明白嗎?速度是其次,慢一些沒關係。”
林楓在泰勒系的設計會議上,著重性的強調,然後把飛船草圖駁回。
在電子人類離開太陽系前往其他恆星系統的決定作出後,林楓便從pdc那裡要來了,電子人類所搭乘的跨恆星飛船的設計專案。
在工程領域,泰勒系是泰山北斗級的存在,所以林楓這樣要求,即便沒有面壁者的身份,也不會存在太大的阻力。
會議上,泰勒系的工程師們都皺著眉頭。
“那依您的意思是……”
“射線防護板太薄了,再疊個三四米厚的固態金屬氫。”林楓指著草圖上的飛船船首說道。
飛船在達到最高速航行,尤其是臨近光速航行時,多普勒效應會變得很明顯,光的頻率會發生變化,從遠方射向船首的光頻率會隨著飛船的運動速度的提升而提升。
很奇妙,但事實就是如此。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
光的頻率為什麼平白無故自己改變了?
問題不在光身上,而在運動的物體上。
運動是相對看待的狀態,運動的a物體撞擊另一個靜止的b物體,也相當於運動的b物體撞擊靜止的a物體。
這種相對看待,放在光身上也同樣適用,畢竟光也是物質,以更高的速度撞向光,自然會讓光表現的威力提升。
於是,只要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足夠高,即便裝載南孚電池的普通手電筒,發射夜間照明的可見光,對於這個物體來講,都是威力強勁的鐳射。
所以林楓才會在會議上要求,再把跨恆星飛船的放射線層,用固態金屬氫增厚個三四米,因為他認為目前的這種設計部保險。
“這個……您要考慮轉向的問題,先期船首朝前,達到最後速度以後,船首就要朝後了,您這樣安排的話……”工程師們面露為難之色。
按照行程計劃,跨恆星飛船在達到最高航速後,就會調轉船頭,進行漫長的持續減速,尾部噴出的粒子流會形成一道出現在飛船前方的等離子屏障,保護跨恆星飛船。
同時,跨恆星飛船的外壁,也會發出磁場,確保高溫的等離子粒子不會與飛船外壁接觸,進而熔融外壁。
與反物質護盾的原理差不多,但這種等離子護盾,對物質的要求更低,噴流的粒子可以持續性的從聚變反應堆中產生,直到核燃料用光,路過星際塵埃雲可以勉強補充一點,不像反物質那樣用一點少一點。
“前後都堆疊上固態金屬氫,有什麼問題嗎?氫可以作為核聚變的材料,固態金屬氫不僅可以作為阻擋射線的阻隔層,必要時還能作為燃料,這種東西就該多多益善。”
“但是您也要考慮一下固態金屬氫的產量問題……”一名工程師欲言又止。
誰都知道,固態金屬氫既可以作為非常合適的射線阻隔層,又可以作為核聚變的燃料,一下子就把普通防輻射層和燃料的載重給節省出來很多。
但問題是,金屬氫,尤其是固態金屬氫,是好東西沒錯,但產量不太行。
至少在目前人類工業大發展的時候,固態金屬氫這種工業材料,實在是非常稀缺。
“我會和pdc交流,讓他們把今年固態金屬氫總量的一半交給我們。”林楓道。
“既然您這麼說,那我們自然沒什麼意見。”
工程師們點點頭,重新開始修改草圖,把跨恆星遠航的飛船框架作出修改。
沒過多長時間,新的草圖便在工程師們的重新修改下誕生。
這是一艘飛船極端的飛船,甚至可以說,自然人如果搭乘這艘飛船,很快就會死掉。
“省去了維生系統、活動空間,整艘船舶的有效載重直接空餘出一半以上,搭載燃料還是很充裕的。”
“考慮到搭乘者的特殊性,我建議嘗試著採用比較極端化的設計,增多推進系統和散熱,讓飛船以20g的加速度達到光速的五分之二。”
設計者盤點了一下這艘跨恆星飛船,忽然向林楓建議。
“20g?!”
林楓正在喝的一口水,一口就噴了出來。
20g的加速度,這是個什麼概念?
1g就相當於人站在地球上感受到的引力,20g就相當於,親身體驗相當於地球引力的二十倍壓力。
一般的人,短暫經歷過2、3g就開始頭暈目眩,受不了。
經過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