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
反觀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仍有數億人根本沒有機會用上電。
在剛剛過去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作為主辦方的丹麥與澳大利亞等少數發達國家丟擲了一個方案,裡面明確規定,發展中國家人均碳排放量為每年噸,而發達國家卻達到了噸。在西方人眼裡,可能只有他們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而其他國家都是配角,西方人眼中永遠有雙重的標準。
最先進的環境保護技術牢牢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為了環境保護,他們不願意作絲毫的讓步。
在哥本哈根峰會上,歐盟承諾在2010年至2012年三年間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幫助它們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這一舉動被視作在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前兩百年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汙染贖罪,但這300億美元能做什麼呢?分配到眾多發展中國家手中還有多少,能購買多少套昂貴的新能源裝置呢?
西方人的傲慢和冷酷為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失敗埋下了種子,而這次失敗的大會使世界兩極分化的格局更加明顯,窮國集團和富國集團的衝突將進一步深化。
“碳陰謀”逐漸浮出水面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歐美等發達國家企圖用溫室效應給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戴上一副沉重的道德枷鎖。這有點像臺灣的政治人物,凡事都必須標榜自己“愛臺灣”,都是為了2300萬臺灣人民的利益,否則政治人物的一切行動便失去了正義性。但號稱“臺灣之子”的阿扁卻趁“愛臺灣”之機不停地A錢。同樣,發達國家一方面進行低碳排放的宣傳,一方面卻又肆無忌憚地排放溫室氣體。經過不斷地宣傳與炒作,無辜的“碳”一下變成了邪惡之神,罪大惡極,像遠在中國的一隻蝴蝶,只要抖動一下它的翅膀,就可以引發阿拉斯加一場颶風,置美國人民於水火之中。
人類的活動——工業化,真是地球上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嗎?顯然不是。
二氧化碳的增加一定會讓地球變暖嗎?雖然有眾多研究機構的報告都在證實這一點,但從人類歷史及科學的實踐來看,這並沒有在理論上得到科學的證明。
但經過數年來各種宣傳機器的反覆灌輸,將環境汙染及資源的枯竭混為一談,人們已經形成條件反射,稍有風吹草動,便迅速和“碳”掛鉤,欲除“碳”而後快。我們必須進行剝離,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而不能到處貼標籤。“碳”仍是原來的“碳”,我們不必過分慌張。而汙水排放、酸雨、破壞性的砍伐、浪費等是我們必須長期要進行的鬥爭。
在極度妖魔化“碳”的背後,我們必須認清發達國家欲借“碳”而*發展中國家生存空間的險惡用心。
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有限,如果按現有的技術條件,發展中國家也像發達國家一樣的生活水平,至少需要三五個地球才能滿足我們的胃口。這是發達國家所極端恐懼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將給他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脅。
2008年世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默克爾——堂堂一國總理居然說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印度有3億人一天開始吃兩頓飯,而10億中國人開始喝牛奶。
在某些西方人的眼中,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根本無權和他們享有一樣的消費水平。
如果真是一視同仁,大家同心同德,共同維護地球——我們的家園,我們完全可以對未來有美好的設想。但發達國家根本不願意承擔任何國際責任,他們在“碳排放”中設定雙重標準,處處體現了他們的傲慢與自私自利。
“碳陰謀”背後是*裸的國家利益,是國家為生存權利進行的苦苦爭鬥。
這個時候我們又看到兩大陣營的鬥爭,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以及以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為了共同的利益又緊緊地走在了一起。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碳,勒緊了誰的脖子?
碳,勒緊了誰的脖子?
“碳關稅”和“碳減排”,會告訴你答案。
歐美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重汙染、對煤及石油等生物化石能源有著很大依賴、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大多數已經拋給了發展中國家。
“碳關稅”和“碳減排”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打壓發展中國家兩個最有力的武器,披上道德的外衣之後,開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攻擊。
發達國家的如意算盤是維護現有的國際格局,不能讓窮國毀掉他們奢靡的生活。
在輿論一邊倒的今天,歐美的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