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哥本哈根的冬天有點冷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由於各方分歧巨大,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並沒有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被稱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人類再不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離地球毀滅只有6度”這樣的說法,在各種媒體中並不鮮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無果而終,讓很多人深感失望和憤怒。
我們透過報紙、電視、網路經常聽到一些可怕的預言,隨著溫室氣體的不斷增加,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生物大量滅絕、阿拉斯加的凍土層融化、太平洋島國魯瓦圖即將沒入海中、內蒙古的沙漠範圍不斷擴大及秘魯的冰河日漸消融……
但現實卻與人們的擔心背道而馳。哥本哈根寒冷的天氣反而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會議開始幾天還只是寒風凜冽,而後幾天基本上是大雪紛飛,地面上的積雪達10厘米厚。哥本哈根大會還在進行時,德國大部分地區就已持續降雪,氣溫一直都在零下10℃左右。巴伐利亞州馮騰湖甚至降到零下℃,創下歐洲有紀錄以來的最低值。4列穿梭於倫敦與巴黎之間的歐洲之星城際列車同時被困海底隧道,這是海底隧道運營15年來首次發生此類事故,而德國有些城際快車的門都打不開,被凍上了。
歐洲如此,遙遠的亞洲亦是寒潮大舉入侵的景象。
2009年12月末,一股冷空氣侵入中國。一夜之間,新疆北部阿爾泰等地區,氣溫暴跌,超過零下30℃。北京在2010年的前幾天最低氣溫也達零下16℃,逼近40年來北京歷史同期的最低值。
寒冷的冬天似乎在和“氣候變暖”的各種理論開玩笑,如果按環保人士所說的全球變暖一直呈加速態勢,為什麼又會出現這樣極端寒冷的天氣呢?當氣候變暖受到質疑時,環保人士似乎又在轉向,這仍是溫室效應導致的,溫室效應成為一個大筐,不管什麼壞事都往裡裝。
與哥本哈根寒冷的天氣相反,談判大會上的氣氛卻異常地火熱。美國、歐盟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圍繞著二氧化碳減排進行著非常激烈的爭吵。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吸引了5000多名記者、110多位國家或者政府首腦等共計15000名與會者,是歷來最大規模的氣候談判大會,他們為參與本次會議而進行的旅行、工作和活動製造了多達46200噸的二氧化碳。這個龐大的數字相當於50萬衣索比亞人的年排放量,能填滿將近1萬個奧林匹克游泳池。號稱要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大會,卻在大量製造二氧化碳氣體,不是使原本“脆弱”的環境雪上加霜麼?
氣候談判大會是真心在為人類謀福祉嗎?一項事關“人類未來”的會議為什麼會變成一場吵架大會?
氣候真在一天天變暖嗎?二氧化碳真是背後的黑手嗎?按嚴格的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不是連燒煤及用石油的權力都沒有了麼?
這背後隱藏著什麼呢?
太陽能發電,窮人的奢侈品
太陽能能做什麼,風能能做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可能大家會疑惑,怎麼會有這樣奇怪的問題。由於長期宣傳所形成的思維定式,人們的思維會立即發生轉向,不會再關心問題本身,而會想到太陽能是最清潔的能源,可持續再生,不像煤一樣挖完了就沒有了,它代表能源革命的方向,太陽能被視為令人矚目的朝陽產業,將來有一天說不定可能會全部替代傳統水力或火力發電。
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想象,沒有汙染,到處一片青山綠水,人們不再擔心礦難,不再擔心大片的森林被砍伐,不再擔心海平面上升使一些小島國面臨滅頂之災,似乎只要人類一採用清潔能源,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但結果真是這樣嗎?
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人們的眼前,太陽能、風能能單獨驅動大型機械裝置嗎?能給大型工廠提供充足的電力嗎?能牽引火車在鐵軌上飛奔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太陽能和風能一樣,很不穩定,陰天或雨天太陽能發電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我們會看到發電的風車會長時間停在那裡不動,因為風是捉摸不定的,時不時也會發些小脾氣。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大規模電能的儲存仍然十分困難,只有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在需要時再轉化為電能才可行。但這個轉化效率不高,仍需要繼續摸索。
一個明顯的結論是:傳統能源仍不能被替代,風能、太陽能等新興能源在較長時間內都只能作為能源的補充,這些新興能源在現代化大工業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