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以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要是歐美吵架,發展中國家旁聽。現在卻變成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互掐。發達國家之間的分歧相對而言變得不重要了。
所以才有了哥本哈根“丹麥提案”丟擲後,發展中國家極度的憤怒,成為一個引爆點。
在開始時,中國根本是國際上一個小角色,其他國家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裡,而中國也由於國內問題一大堆,主要問題是發展經濟,對國際事務根本不熱心,別人不需要聽中國的聲音,中國也不知道說什麼,畢竟很多和自己不沾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成為氣候談判中最大的變數(3)
制定《京都議定書》是在1997年,當時中國還在為抵禦亞洲金融危機而不斷加大投資呢,很多海外的媒體都在等中國“經濟崩潰”的笑話,這時中國經濟總量也不咋樣,氣候談判中中國也難以成為一個角色,發達國家替發展中國家包辦了一切事情。
從1997年到2009年,僅13年多時間,在歐美髮達國家那裡也不算什麼,按每年2%~3%的增長率,經濟也不會發生什麼大的變化,但中國的超速發展卻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始料未及的。中國卻在這短短13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村裡的低保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小財主。
據2009年12月7日路透社洛杉磯電,美國一家媒體監測機構的分析資料顯示,“中國崛起為經濟超級大國”是過去10年全球最引人關注的新聞故事,受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伊拉克戰爭和恐怖襲擊。
中國開始在氣候談判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是在巴厘島,此時中國已經顯露鋒芒,一直以來被歐美所主導的氣候變化大會開始受到中國的挑戰。
除了國際氣候談判之外,其他所有的國際談判中都有一箇中國國際身份的認定問題。
中國一直把自己視為發展中國家,從各方面的指標上來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電力消費水平、食物熱量攝入量等,沒有哪一項可以超過發達國家。
如果中國有人說自己是發達國家了,隨便拉他到中西部的農村,估計他馬上會閉嘴。中國表面光鮮,中國也有可與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性大都市媲美的現代化城市群,但中國也有低矮破落的棚戶區。
但中國從很多方面來看,又和發展中國家不沾邊。從GDP總額上來看,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有龐大的外匯儲備,關鍵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每年仍以10%左右的速度上漲,沒有人能預估到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有多大。
中國在應對次貸危機中,一出手就是4萬億人民幣,中國的鋼鐵產量是世界排名第二到第八位的總和,中國被喻為世界工廠……
這樣強烈的反差,讓人會有時空顛倒的錯覺,最核心的因素還是中國的人口,任何數量除以13億,就顯得非常渺小,任何數量乘以13億,就顯得異常龐大,大到讓人只能仰視。
也難怪有人責備中國人喜歡玩弄除法和乘法,當形勢對中國不利,要中國承擔國際責任時,如交給聯合國的會費,就講人均,講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地位;當形勢對中國有利時,就會以一個整體出現,一下就顯示它的霸氣。
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對歐美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但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中國必然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希望有自己的話語權。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中國已經在搶班奪權,野心逐漸顯露,不可不防。
在進行氣候問題討論之初,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就算想發出自己的聲音,別人也會把中國當成和亞非拉一些普通的小國一樣來看待,也不怎麼把中國說的話當真。
但當中國GDP趕超日本時,誰還能對闖進瓷器店的大象掉以輕心呢?
而現在中國主要是聲音實在太大,它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背後還有一幫亞非拉的窮兄弟,以前分化瓦解的策略使起來顯得力不從心。中國要求越來越多,已經超出了歐美國家的心理底線,以前和平友好的討論因為中國的參加火藥味越來越重。
我們能期待的未來
在一片喧囂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緩慢地落下了帷幕,最後以一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收場,這和“巴厘島路線圖”何其相似,又回到宣告、框架性協議時代,倒車開得也太大了,這難免讓眾多的環保主義者痛心。
在環保主義者看來,應對全球氣候問題,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