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如此,文武並用,當可垂拱而治。”
“好、好,妙、妙!”一幫圍觀的人等齊聲讚歎道,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詔書寫得好還是那老學究讀得好。
只有在外圍的那大漢不動聲色,繼續看第二張公告。
接著的是大赦令。
“朕知天下各路叛軍人等乃不得已而為也,今特下大赦,赦免一眾反叛大罪,凡在叛軍隊伍者,可速速返家,今後不會追究其反叛大罪,若然於十日後尚在叛軍之中人等,今後一律按叛軍論處。”
最後的是減賦令。
“現今天下懸掛大隋龍旗的郡縣,免賦稅三年;自今日起,歸順大隋,懸掛龍旗的郡縣,免賦稅一年;大隋軍隊所至,開門迎降的郡縣,按照大業元年的賦稅比例減百分之五十的賦稅;拒不歸順大隋,攻擊大隋朝廷的郡縣,不將減免賦稅,一切按照大業元年的慣例收取賦稅。”
下面的吵吵嚷嚷的議論聲更大了。
“哇,不是吧,這樣說起來,我們江都百姓今後三年都不用上繳賦稅了,是不是真的啊?”
“有這種好事麼?不會是騙人的吧?”
“就是啊,哪裡聽說過不用交賦稅的啊?公告是不是真的啊?”
“我看不會是騙人的吧,清晨時候,這裡來了一大幫官兒,其中有一個大官兒,好象叫做虞什麼基的、、、、、、”
“虞世基!”
“對了!是叫虞世基!他說如果有誰能把這三張公告貼在這牆上,就賞給誰百兩紋銀。大家想,貼這公告只要張木梯就行了,不是什麼難事啊,幹嗎會給百兩紋銀,不是發瘋了吧。結果大家都不相信,沒有應聲。那個虞世基見沒有人回答,於是就把賞金提高到兩百兩。”
“恐怕還是沒有人回應吧?”
“不,這會你可說錯了,”那解說人得意洋洋地說道,“城內東頭的王光棍撿馬糞到了這裡,聽了這話後,心癢癢的,就跑了出來說他能貼上去,那大官兒虞世基就給了王光棍一把梯子。王光棍貼好了之後,那大官兒虞世基果真就給了王光棍兩百兩白花花的紋銀。那王光棍樂得嘴巴都笑歪了,馬上就回家說了一門親事,知道不?女家的還是個黃花閨女呢。”
“真的啊。真有這種好事啊。媽的,我大清早幹嗎躲在家啊,要不然也撈幾百兩回家,把家裡那個黃臉婆給換了。”
“哈哈哈!你敢麼,你家那口子可不是吃素的呢,給她聽了你這話,當心今晚不讓你上床啊。”
“哈哈哈、、、、、、”
人群漸漸的散去,公告牆下,只剩下了,寥寥幾人,當中,有那在酒樓聞說而來的大漢,只見他沉思良久,方才慨然一嘆,喃喃說道:“罷了!昏君雖然有心改過,但大隋氣象已絕,迴天乏力,我李靖又何必逆天行事。且去回合紅拂,看看她所說的李世民是否真有九五之相好了。”
原來,此人便是與寇徐失散的李靖!
公元六一八年,丁丑,大業十四年,七月十九,天下逆賊日眾,帝曰:“此非他人之罪,乃朕之過也,寡人請更。”親自擬書,下罪己詔,又下大赦令和減賦令兩令。天下歡喜躍雀,普天稱頌帝之仁德。
——《隋史…天帝傳》
正文 第十三章 天下風雲
就在李靖決意西向大興面見李世民的時候,天下間陡然出現了許多足以改變天下大勢、實力莫測的人物。
山是青山,有仙則名。水是澗水,有龍則靈。
冉冉的陽光普照在高高的山峰上,衍射出無數瀲灩的光影,在光影的中央,有一座小小的牌樓,在牌樓兩側的小照壁上,分別刻著一行小篆,依稀便是: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牌樓背後,是連綿千里、高聳入雲的山峰,一條羊腸小道,沿著山峰低窪處向上攀緣,在群山之間忽隱忽現、蜿蜒曲折,不曉得延伸入何方仙府,不知所蹤,而它的另一端,卻連在這座小小的牌樓,彷彿它就是仙界的入口,只要踏入牌樓,便是通向虛無縹緲的仙界;而出到這一邊,則已是駐足塵世。
此刻,一尼一俗兩個有若天上降下的仙子一般的人物立在牌樓之下,輕聲細語。
那年歲稍長、女尼打扮的女子開聲說道:“方今天下,亂世已顯,社稷不安,百姓受苦,你此次下山,定要替萬民挑選出一位德才兼備的共主,助他早日完成一統大業,結束這個多災多難的亂世,還百姓一個琅琅乾坤。”
“是。徒兒明白。請師尊放心。”站在女尼身前、揹負古樸長劍的女子回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