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每天在後院與花草為伍。
17歲那年,阿爾伯特經過市政廳前,發現有一塊空地長著雜草,於是主動找到負責人說:“把這塊空地交給我來打理吧,我不要一分錢!”負責人想這塊地反正也一直空著,就交給他吧。於是阿爾伯特拿起工具,將整個草坪修葺一新。
某天,市政廳召開會議,很多政治名人到場,其中不少人都對這塊“園林藝術”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並且認為這一定是出自大師的手筆。可當阿爾伯特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時,誰也沒有想到,原來這個園藝作品竟然是一個未成年人的處女作,而且他居然連小學都沒有畢業。
此後,阿爾伯特開始正式接觸園林藝術,並且憑藉自己驚人的天賦,創作了一個又一個園藝傑作。儘管他學歷不高,甚至智商都存在問題,但是誰也無法抹殺他在園藝上的傑出才能。阿爾伯特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知道有人總在拿我的智力當笑柄,但是我絕對相信,這是上帝的精心安排。假如我是一個聰明人,或許早已因為自負而變得平凡,上帝給我的天賦豈不早被埋沒了嗎?”
正如阿爾伯特一樣,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傑,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中年後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於上帝特別喜愛,而被狠狠地咬了一大口。上帝這一口可不是白咬,他一定會補償一種讓你足以鶴立雞群的天賦。
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久別的朋友D,他現在已是一家裝潢公司的經理,而你很難想象,他在十年前還是一個木匠學徒。閒談中,D回憶起了他的經歷:
“你要說我這輩子最難以忘懷的人是誰,那一定是我的弟弟。我比我弟弟年長兩歲,父母對我們的評價是,我比較老實、沉穩,而弟弟比我聰明,並且性格活潑,善於交際,以後一定會大有所為。其實,我並不在意這些評價,因為我覺得笨一點,不是我的錯。所以每當看到弟弟得到老師表揚,或父親獎勵他一個電動汽車,我都沒有產生過一點嫉妒心,我認為那是他該得的。在我內心深處,我認為他註定會比我有出息。”
“中學畢業後,我沒有考高中,因為老師和父母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當父親問我喜歡做什麼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木匠活。於是父親送我到一個地方,跟著一個老木匠學手藝,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弟弟還給我寄了一張明信片,說他現在在學校裡很好。可是沒過多久,我就聽到一個噩耗,弟弟不在了,而且是自殺。”
“當時我腦子裡一片空白,他那麼有前途,有令人羨慕的頭腦和交際能力,為什麼會選擇輕生呢?當我趕回家為他送終時,這才知道了很多事情。弟弟因為聰明,經常受讚揚,同時自信也逐漸變成了自負,無法接受旁人的批評和指教,就連父母的建議也不肯聽取。一次期末考試,他有三科沒有及格,原因是迷上了玩電子遊戲,而且交了一個女朋友,因此成績直線下滑。沒多久,女友離開了他,而他承受不住這個打擊,就選擇了輕生。”
“我一直在想,他為什麼會浪費自己的天賦?為什麼要變得那麼頑固?假如我也有他一樣的頭腦,或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聽完D的敘述,我不禁為他的弟弟感到悲傷,但還是對D說:“其實你沒有必要感到惋惜,試想一下,假如你也擁有一個聰明絕頂的頭腦,從小在讚揚聲中長大,那麼你能保證自己始終恭謙嗎?你能保證自己的天賦不被驕傲淹沒嗎?”
很多人在踏入職場時,都曾碰到過種種困惑,諸如:他是名校畢業,而且是MBA,而我只是個高中生,我們若處在同樣的職位,或許他真的比我能幹吧;她能力優秀,而我好像沒有什麼專業技巧,她一定會比我有前途;客戶是家很大的公司,我不知道能否獲得人家的認可,到底要不要去試一試呢……
有一句話叫做:“自卑是自卑者的墓誌銘”。意即,原本沒有自卑這種東西,倘若你感到自卑,那麼完全是自己給自己扣上的帽子。自卑來源於不自信,不自信來源於比較。我們每天都在比較,而自卑者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弱勢去比較別人的強勢,相當於拿雞蛋碰石頭,怎能不一塌糊塗?如果你總是感到自己技不如人,是因為你看到了上帝咬你的那個缺口,而且把這個缺口當成了自己的標籤。
有一則笑話描寫鴨子和螃蟹賽跑,鴨子步伐較為敏捷,於是繞著環形體育場跑開了,螃蟹速度自然要慢許多,但卻是橫著走,於是二者同時到達終點,不分勝負。隨後二者找到裁判,要求必須見個高低,於是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