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宦官專權,政治昏暗,董卓的到來甚至使一部分人對其抱有革新政治的幻想,故呂布其時叛丁原投董卓並不一定是見利忘義的行為。
呂布投靠董卓後,便陷入了複雜的政治旋渦之中,因呂布缺乏###的經驗,故常被人當成工具加以利用。《後漢書·王允傳》謂:“允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呂布傳》雲:“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說明在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王允的心目中,呂布不過是一名“劍客”,而他之所以厚加接納,目的在於實現他的政治圖謀,即利用呂布來刺殺董卓。
呂布殺董卓是人心所向,因此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但他也得罪了涼州軍事集團。“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三國志》卷七《呂布傳》。
李傕只用了十天時間就打敗了呂布,攻克了長安。呂布被迫東走。呂布投奔袁術,袁術拒而不納,於是改投袁紹。袁紹收留呂布是為了對付黑山軍張燕。呂布作戰英勇,助袁紹大破張燕。但“外寬內忌”的袁紹反而嫉恨呂布勇猛,恐日後難以駕馭。呂布察覺後“求去”,袁紹卻“陰遣壯士夜掩殺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詳細記載了這件事的經過:“布求還洛,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於帳側,偽使人於帳中鼓箏。紹兵臥,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砍布床被,謂為已死。明日,紹訊問,知布尚在,乃閉城門,布遂引去。”呂布有功於袁紹,袁紹卻如此對待他,孰是孰非,可謂不言自明瞭。
呂布的冤案(3)
呂布離開袁紹後,便去投奔張楊,張楊曾是丁原舊部,與呂布算是舊友。幷州軍的呂布、張楊、張遼集合在一起,對涼州軍的李傕、郭汜來說,當然是嚴重威脅。李傕試圖進行分化,誘使張楊及其部曲諸將誅殺呂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說:“張楊及部曲諸將,皆受(李)傕、(郭)汜購募,共圖(呂)布。”在張楊看來,這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因為不但可與涼州軍暫時和解,而且還可兼併呂布部隊,以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呂布知道後,下出一著頗為高明的棋。他對張楊說:“布,卿州里也。卿殺布,於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呂布的這番話,指出他與張楊同屬幷州軍事集團,唇齒相依,如果內部火併,呂布被殺,張楊也必然勢孤,無疑將為涼州軍所攻滅。權衡輕重,張楊不得不放棄這個如意算盤。“(張)楊於是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詔書,以布為潁川太守。”張楊表面上敷衍李傕、郭汜,實際上卻大力保護呂布。在這種情況下,李傕、郭汜只得反過來籠絡呂布,任命他為潁川太守。《三國志》常謂呂布“勇而無計”、“勇而無謀”,其實也並不盡然。呂布在對付袁紹的謀害,以及拉攏張楊的策略上,難道是一勇之夫所為嗎?
在呂布同劉備的關係上,人們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完全站在劉備的立場上,指責呂布如何背信棄義。其實,這大大有悖於史實。呂布被張邈等人推為兗州牧後,便開始與曹操為敵,呂布雖然驍勇善戰,但終非傑出的軍事家曹操的對手。呂布在兗州爭奪戰中被曹操打敗,只得投奔劉備。呂布同劉備初次見面,對劉備是敬重有加。《呂布傳》注引《英雄記》曰:“布見備,甚敬之,謂備曰:‘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耳。’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就呂布來說,他對劉備應該說是尊敬的。呂布與劉備同是北地人,再加之在軍中,所以他在軍帳中請劉備入後室,應該說是表示親密無間的意思。呂布長劉備兩歲,他稱劉備為弟也不為過。哪知道劉備卻不以為然,大概是覺得呂布來投靠自己,卻喊自己為“弟”,又看不慣呂布命妻子“向拜,酌酒飲食”的舉止,所以覺得呂布“語言無常”,因此“外然之而內不說”。
呂布後來奪取劉備所佔據的徐州,也是事出有因。劉備與袁術作戰,後方下邳空虛,城中出現內亂。於是就有人來請呂布入城。“備中郎將丹陽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丹陽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將軍兵向城西門,丹陽軍便開門內將軍矣’。布遂夜進,晨到城下。天明,丹陽兵悉開門內布兵。佈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三國志》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